論書絕句 十五首 其八
铦利森森耀戟鋋,
始興碑法變鐘傳。
率更后出書名擅,
誰識先師貝義淵。
铦利森森耀戟鋋,
始興碑法變鐘傳。
率更后出書名擅,
誰識先師貝義淵。
書法筆鋒銳利如戟鋋閃耀光芒,始興王碑的書法風格改變了鐘繇以來的傳統(tǒng)。歐陽詢后來出名書法備受稱贊,可誰又知道他的書法曾師從貝義淵呢。
铦(xiān)利:鋒利。
戟鋋(chán):古代兵器,這里形容書法筆鋒銳利。
始興碑:指《始興忠武王蕭憺碑》,傳為貝義淵書。
鐘傳:鐘繇以來的書法傳統(tǒng)。
率更:指歐陽詢,他曾任太子率更令。
貝義淵:南朝梁書法家。
作者可能是在研究書法史,看到書法風格的演變以及一些書法家被歷史埋沒的情況,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講述書法風格的演變和傳承,突出貝義淵書法的價值。其特點是借書法史現(xiàn)象抒發(fā)感慨。在書法研究中有一定價值,提醒人們關(guān)注被忽視的書法家。
閑尋杯酒,清翻曲語,相與送殘冬。
天地推移,古今興替,斯道豈雷同。
明窗玉蠟梅枝好,人情淡、物華濃。
個樣風光,別般滋味,無夢聽飛鴻。
虛館坐來旬日雨,紙窗深掩未曾開。
已知甲子全無準,卻怪燈花不易猜。
帶濕懶拖床下履,破愁頻弄掌中杯。
明朝雨散春還在,擬向西山詠落梅。
春草綠不盡,遺蹤近郭門。孤墳幾株柳,啼鳥不依村。
馬蹄傍古城,道上雨初晴。石瀨千年滴,墓前流水聲。
云入高原暗,春風吹客衣。經(jīng)過孝子墓,封樹我將歸。
寒食添墳土,重陽幾度秋。北邙山上月,盡照古今愁。
高門知積慶,堂上有諸郎。
禮樂非童子,詩書見義方。
經(jīng)營羞弱羽,騰踏羨飛黃。
富貴由勤苦,五車安可忘。
風擁輪囷絮擁團,
晴空惝恍杳無端。
世間萬變須臾事,
只作浮云到眼看。
水仙踰月駐芳馨,
人物誰堪眼共青。
白傅有詩皆入律,
腥咸聲里亦須聽。
雪影條條裂一痕。夜寒誰與訴秋魂。冰弦欲調(diào),惆悵又還停。
何處西風吹夢冷。涼絲坐向鬢邊生。回腸縷縷,難續(xù)此時心。
持橐朝端譽有光,垂弧門左晝初長。
功名唾手囊中物,藥石關(guān)心肘后方。
公念承流當振廩,人歌難老競持觴。
壽筵一舉松江淥,便趁追鋒侍帝旁。
寂寞深閨,當窗月色涼如水。夜闌無睡。濕透重重淚。
輾轉(zhuǎn)匡床,只有蘭釭對。閑庭內(nèi)。蟲鳴鶴唳。攪得心兒碎。
野洞初開勝,風煙稱一家。人爭言白鹿,我道是青霞。怪石千重險,飛泉百道斜。千秋傳盛事,分講到天華。
杳杳青霞洞,山門石自成。林深多野鹿,地僻斷秋蠅。竹里聞樵唱,松根看道經(jīng)。山人慣來往,險絕不須矜。
銅駝棲荊棘,豺虎紛薊幽。
倚枕難復寐,振衣上戍樓。
明月一何朗,萬里關(guān)山秋。
商氣凄肝脾,欲默不能留。
遂為變徵聲,客子增離憂。
胡馬慘不嘶,遼雁驚別愁。
平陽十萬卒,乘夜旌旆收。
奚事三寸舌,一說定五州。
山開儀鳳門,
江斷盧龍石。
三宿昔年人,
泊舟總陳跡。
山花野菊喜清風,
塞北煙光報嶺楓。
無暑不知秋氣至,
數(shù)叢蘭蕊放離宮。
元戎小隊自喧闐,
淺袖何堪北國天。
敢擬布裘長萬丈,
大衣持贈厚裝棉。
久旱始足雨,畦圃新料理。
秋茄尚入饌,晚菘能敗齒。
萬錢固無相,三韭聊自詭。
抱甕豈忘勤,移家嫌近市。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