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石乘月登樓清嘯
銅駝棲荊棘,豺虎紛薊幽。
倚枕難復寐,振衣上戍樓。
明月一何朗,萬里關山秋。
商氣凄肝脾,欲默不能留。
遂為變徵聲,客子增離憂。
胡馬慘不嘶,遼雁驚別愁。
平陽十萬卒,乘夜旌旆收。
奚事三寸舌,一說定五州。
銅駝棲荊棘,豺虎紛薊幽。
倚枕難復寐,振衣上戍樓。
明月一何朗,萬里關山秋。
商氣凄肝脾,欲默不能留。
遂為變徵聲,客子增離憂。
胡馬慘不嘶,遼雁驚別愁。
平陽十萬卒,乘夜旌旆收。
奚事三寸舌,一說定五州。
京城洛陽已荊棘叢生,豺狼虎豹在薊州、幽州一帶肆虐。我靠在枕上難以入睡,整衣起身登上戍樓。明月多么明亮,照著萬里關山的秋景。秋氣使我肝脾凄涼,想沉默卻無法停留。于是發出變徵的音調,讓游子增添了離別的憂愁。胡馬凄慘得不再嘶鳴,遼地的大雁也驚起了離別的哀愁。平陽的十萬士卒,趁夜收起了旌旗。何必憑借那三寸不爛之舌,一番說辭就能平定五州。
銅駝棲荊棘:指洛陽淪陷,一片荒涼。銅駝,洛陽宮門南四會道有二銅駝夾路相對。
豺虎:比喻叛亂的胡人。薊幽:薊州、幽州,今河北一帶。
振衣:整理衣服。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商氣:秋氣。古代以五音配四季,商屬秋。
變徵聲:古時音樂七音之一,聲調悲涼。
平陽:地名,今山西臨汾。
三寸舌:指能言善辯的口才。
此詩創作于西晉末年,當時社會動蕩不安,少數民族入侵,西晉政權搖搖欲墜。詩人目睹國家的破敗和人民的苦難,內心悲憤,登上戍樓,借景抒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和平的期盼。其突出特點是情景交融,情感強烈。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文人的愛國情懷。
飛鳥有遺音,啁鳴念故鄉。長風鎩羽翮,回薄空翱翔。顧我日衰邁,樂子年富強。飄零豈不遠,死生貴勿忘。
帝鄉紅日近,冠蓋白云游。心似黃河水,朝宗日夜流。
補落迦山傳得種,閻浮檀水染成花。光明一室真金色,復似毗耶長者家。院落秋深數菊叢,緣花錯莫兩三蜂。蜜房歲晚能多少,酒盞重陽自不供。
西掖明刑慎履操,南昌守郡選英豪。兩軍爭戰雌雄決,百姓瘡痍撫字勞。新壘入云環井邑,長江護境壯波濤。美人縹緲關情處,獨立溪亭月色高。
腐儒有悟棄書史,徜徉海上之高樓。那必騎牛逢關尹,但欣有蟹無監州。沙場飛雪折鐵甲,錦席流霞濡翠裘。信天齊物好為樂,我年四十己白頭。
休心損事養根源。寂淡清虛守自然。積德仁風師孔孟,僻潛高潔效顏原。定觀明月三秋夜,妙趣玄風九夏天。詩酒琴書誰可并,野夫常許似龍眠。
屑玉涂坯艷一叢,內園開處錦屏幪。何人錯認楊妃醉,淚濕春風憶夢中。
勝覺乘機早,輸憐得子遲。山中閒日月,只許爛柯知。
提兵靖南蠻,三載兵始收。吾民尚凋弊,所事惟田疇。如何耕植時,未見雨澤流。地拆苗漸槁,比屋聲啾啾。且聞中原地,旱亦傷來牟。中原流徙多,北敵懷奸謀。一或歲大兇,所在生百憂。我忝大夫后,與國同戚休。德涼召時災,恐懼當禱求。圣主重民命,祀神禮先修。詔未臨海邦,氣已潛通幽。果然賜甘澤,旬日遍九州。枯槁咸回蘇,百谷定有秋。酷暑亦凈洗,炎荒涼颼颼。圣德與天通,民亦知所由。兒童競鼓舞,父老齊歌謳。小堂適茍完,歡感惟我尤。群公攜酒至,且有新詩投。扁以喜雨名,酌以黃金甌。我愧不能當,題詩紀皇猷。
楊柳才發枝,路旁多棄兒。敝囊裹舊襖,可憐如玉肌。形容未足月,一啼甚哀之。老嫗不忍看,看者心凄凄。不知誰家女,我為長嗟唏。料得籬落處,有人淚濕衣。
勃姑偶下小梅枝,要看渠儂褐錦衣。柱后藏身教不見,卻因不見轉驚飛。
光陰傾與篆煙消,十八年華似昨朝。久負君恩慚老大,已衰心力嘆飄蕭。官閑自可從鄉飲,情至因忘對客謠。一笑春紅真漫耳,傍人已道色全饒。
少日同懷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朱絲竹絕桐薪韻,黃土生埋玉樹枝。生老病余吾尚在,去來今際子先知;當時欲印槌機事,可解中宵入夢思。
詔下天門御墨題,龍岡開宴百官齊。路通禁籞聯文石,幔隔香塵鎮水犀。象輦時從黃道出,龍駒牽向赤墀嘶。繡衣珠帽佳公子,千騎揚鑣過柳堤。珊瑚小帶佩豪曹,壓轡鈴鐺雉尾高。宮女侍筵歌芍藥,內官當殿出蒲萄。柏梁競喜詩先捷,羽獵爭傳賦最豪。一曲《霓裳》才舞罷,天香浮動翠云袍。繡綺新裁云母帳,玉鉤齊上水晶簾。鳳笙屢聽伶官奏,馬湩頻煩太仆添。風動香煙飄合殿,日扶花影上雕檐。金盤禁臠才供膳,階下傳呼索井鹽。上林宮闕凈朝暉,宿雨清塵暑氣微。玉斧照廊紅日近,霓旌夾仗彩霞飛。錦翎山雉攢游騎,金翅云鵬織賜衣。宴罷天階呼秉燭,千官爭送翠華歸。灤河涼似九龍池,清暑年年六月時。孔雀御屏金纂纂,棕櫚別殿日熙熙。青藜獨喜頒劉向,黃閣重開拜子儀。千載風云新際會,愿將金石播聲詩。
元老新辭丞相秩,強藩欲覓假王封。可憐壯士心全改,誰信忠臣發上沖。晉國甲兵千里馬,吳人城郭五更鐘。紛紛世事知何似,高臥長臺第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