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直聞蟬
西風搖落漢宮秋,玉署涼生景轉幽。
古樹臨窗迎曉露,鳴蟬流響度瀛洲。
風前凄切和砧急,日暮悲吟動客愁。
塵世利名徒白首,何人如爾更無求。
西風搖落漢宮秋,玉署涼生景轉幽。
古樹臨窗迎曉露,鳴蟬流響度瀛洲。
風前凄切和砧急,日暮悲吟動客愁。
塵世利名徒白首,何人如爾更無求。
秋風蕭瑟,吹落樹葉,漢宮迎來了秋天,玉石裝飾的官署中涼氣漸生,景色變得清幽。古老的樹木臨窗而立,迎接清晨的露水,鳴蟬的聲音響亮地傳遍瀛洲。蟬聲在秋風中凄切,與搗衣聲交織在一起,傍晚時的悲吟觸動了游子的愁緒。塵世中的名利讓人徒然白首,有誰能像蟬一樣一無所求呢?
西風:秋風。搖落:凋殘、零落。漢宮:這里泛指宮殿。玉署:指官署。瀛洲:傳說中的仙山,這里可能借指文人聚集之地。砧:搗衣石,這里指搗衣聲。徒:白白地。爾:指蟬。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秋季,詩人身處官署之中。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借蟬來表達自己對淡泊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以秋景為背景,借蟬抒發情感。主旨是表達對名利的看淡和對無求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蟬自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的心境和情感。
辛苦賦從征,秋風細柳營。
愧儂閨閣里,剩有夢魂驚。
明月照幽幌,新涼襲素襟。
懷君無限意,靜院更聞砧。
故國今何在,重城古木昏。
青山公子骨,香草美人魂。
才可扶荊楚,災先召棘門。
霸圖何處是,落日嘯猿吟。
父子相從泣獄扉,老翁七十荷征衣。
一家草索看生縛,三寸桐棺待死歸。
鑿空虛槎疑漢使,涉江奇服怨湘妃。
可憐時后才無幾,瓜蔓抄來摘更稀。
北窗人靜日從容,臥看輕陰落澗松。剩欲與君同采藥,萬山深處白云重。
擬憑大藥駐衰容,蚤向山南植萬松。未問茯苓今幾許,眼前嬴得晝陰重。
平生不耐抗塵容,興在清溪石上松。卻喜年來人事少,衡門晝掩底須重。
數畝山居膝可容,老龍鱗甲手栽松。茅亭正在云深處,長夏陰陰紫翠重。
面面溪山列秀容,鹿眠芳草鶴巢松。登臨不倦時乘興,直上云峰十二重。
打頭風急鼻雷鼾,
醉夢閒心鐵石頑。
惟有愛山貪未厭,
西山才了又東山。
東風被原野,草木亦滋榮。脈脈泉流響,喈喈時鳥鳴。
老翁扶杖出,稚子把犁耕。民俗安浮樸,熙然樂太平。
遙峰落平野,小徑入柴扉。雨后桑麻長,春深牛犢肥。
林花輕拂帽,空翠近沾衣。惆悵蘼蕪綠,天涯殊未歸。
與爾探奇處,片帆千里俱。宏編流藝苑,密義了文殊。論擬潛夫著,書堪答客娛。悠悠誰按劍,行矣慎明珠。
結束東歸去,湖山數驛程。人誰求劇孟,客豈失襧衡。落日幽蘭操,秋風莼菜羹。乾坤雙白眼,莫浪向人橫。
于赫圣祖,景靈在天。
神游來暨,睟容穆然。
誨言昭示,帝胄開先。
齊明欽若,延鴻億年。
行蹤曾為荔支留,
琴劍西風記昔游。
獨上朝臺吊斜日,
短衣匹馬過南州。
郎宿臨初度,
村翁喜欲顛。
要知儂甲子,
老弟已稀年。
從容幕府孟嘉才,笑傲桓公酒一杯。
行色未離江上柳,風光先到嶺頭梅。
分符橫帶黃金重,除道遙迎皂蓋來。
他日定徵龔遂問,水衡應有議曹陪。
逍遙著述顯虛無,
不出身田指道軀。
內秘分為上中下,
尋蹤盡道得玄珠。
偶向東郊望,蕭條物候非。
云連山一色,木落雁同飛。
歲月愁中促,音書天末稀。
感時情不極,惆悵返柴扉。
春曉深宮乍起時。
景陽樓畔斗腰支。
如今已是清秋節,
獨向西風斂翠眉。
紫塞三千里,
征夫去不還。
簾前新月上,
似為寄刀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