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珠歌 其三十
逍遙著述顯虛無,
不出身田指道軀。
內秘分為上中下,
尋蹤盡道得玄珠。
逍遙著述顯虛無,
不出身田指道軀。
內秘分為上中下,
尋蹤盡道得玄珠。
逍遙自在地著書立說彰顯虛無之道,不離開自身的丹田來指示道體。內在奧秘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探尋蹤跡都說能得到玄珠。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樣子。
身田:指丹田,在道教理論中是人體精氣神匯聚之處。
道軀:道的載體,這里可理解為與道相關的身體概念。
玄珠:在道教語境中,常象征著道的精髓、真諦。
此詩可能創作于道教思想盛行的時期,作者或許是一位道教修行者或對道教理論有深入研究的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道教的修煉和學說受到不少人的關注和推崇,作者通過創作此詩來表達自己對道的理解和修行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闡述道教修煉中探尋道之真諦的理念。其突出特點是簡潔明了地表達道教思想。在道教文學史上,它為研究道教修煉理論和思想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鞭弭中原五十春,憑陵一劍豈依人。縱趨丞相廳中試,羞作諸侯幕里賓。俠氣直須齊慎到,齋心差擬學王珣。六橋風月閶門柳,匹馬還驚夢后身。
出世逃名結小亭,齋頭半偈可誰聽。春前芳草家家綠,雨后吳山處處青。筆札未應終玩俗,菩提能悟即拋經。詞華更總禪棲理,屈指如君惘自停。
春將一半。垂柳柔于線。睡醒重樓簾不捲。樓外呢喃雙燕。
晝長人靜無嘩。嫩寒翠幕低遮。起看碧紗窗畔,東風紅遍桃花。
幕中安得野人園,種此晶熒白玉丹。
冷淡雖無九春分,風流還得一冬看。
銀杯共色深宜酒,紙帳圍香未怕寒。
只向河陽種桃李,今時潘勝舊時潘。
坐嘯玄熊署,行吟朱雀桁。詩仍小工部,官是正曹郎。
六代心逾遠,三山鬢共蒼。故園黎老在,單艇釣滄浪。
一枝真郤桂,五嶺復佗珠。水部官仍好,風流代不孤。
錦囊行處有,彩筆夢寧無。從此鐘山色,俱應屬大夫。
定遠思投筆,終軍欲請纓。
登樓愧家世,閉戶負平生。
魯酒三蕉醉,吳鉤半夜鳴。
良朋容我傲,起看斗牛橫。
書符咒水空多事,
辟谷熬鉛苦用心。
閒讀異書痛飲酒,
佳時亦復一彈琴。
四山回合杳難窮,翠錦屏開面面工。巨石穿云成戶牖,半崖飛雨作簾櫳。
地靈今古神先據,境隔仙凡路可通。極目丹邱何處是,巍巍樓閣起天中。
何年絳節此中停,五老依然護紫庭。鐘鼓分頭雙岫碧,香爐當面一峰青。
匡廬未敢爭誰秀,玄武應知不自靈。勝覽日斜歸未得,細磨蒼蘚讀碑銘。
大地回春日,望風一念公。
高棲仰儀鳳,彩筆猶神龍。
檜柏青長翠,玉梅香更濃。
騷臺多勝手,才茂應推翁。
風塵彈指十年馀,
秋月春花憶舊廬。
滄海片帆君自去,
故人蕭索竟何如。
畫筆善狀物,長于運丹青。丹青入巧思,萬物無遁形。
詩畫善狀物,長于運丹誠。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遁情。
詩者人之志,言者心之聲。志因言以發,聲因律而成。
多識于鳥獸,豈止毛與翎。多識于草木,豈止枝與莖。
不有風雅頌,何由知功名。不有賦比興,何由知廢興。
觀朝廷盛事,壯社稷威靈。有湯武締構,無幽厲欹傾。
知得之艱難,肯失之驕矜。去巨蠹奸邪,進不世賢能。
擇陰陽粹美,索天地精英。籍江山清潤,揭日月光榮。
收之為民極,著之為國經。播之于金石,奏之于大庭。
感之以人心,告之以神明。人神之胥悅,此所謂和羹。
既有虞舜歌,豈無皋陶賡。既有仲尼刪,豈無季札聽。
必欲樂天下,舍詩安足憑。得吾之緒馀,自可致升平。
馀事誰能競世紛,
閒臨風月戲為文。
清時不作閒時樂,
只恐櫻桃口笑君。
賓主忘形契古歡,
林泉隨步小盤桓。
晴曦著意烘秋色,
卻被癯山冷眼看。
西風動高林,竦然驚非昨。
時序迫相催,朱顏日銷鑠。
素心將謂何,而今乃落落。
進不躋云霄,退不遁丘壑。
棲棲度年華,何時償宿約。
閒且一登樓,對景引杯酌。
名動公卿四十秋,相逢仍作旅人游。
青山欲買難開口,白發思歸易滿頭。
厭入市廛如海燕,可堪云水屬江鷗。
故鄉知己方都督,千樹春濃種橘休。
行腳試將筋力,臨流愧此眉須。驊騮爭道非吾事,自分老泥涂。
一路煙云染袖,千山蒼翠盈裾。從來誤我儒冠在,莫作水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