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天賜胭脂一抹腮,
盤中磊落笛中哀。
雖然未得和羹便,
曾與將軍止渴來。
天賜胭脂一抹腮,
盤中磊落笛中哀。
雖然未得和羹便,
曾與將軍止渴來。
上天賜予梅花如一抹胭脂般的艷麗腮容,它在盤子里磊落大方,在笛聲中帶著哀傷。雖然沒能成為調和羹湯的食材,卻曾幫助將軍解渴。
天賜:上天給予。
磊落:形容梅花姿態大方。
和羹:古代以鹽、梅調味做羹湯,后比喻宰相輔佐君主治理國家,這里指梅花被用于烹飪。
將軍止渴:指曹操行軍途中,用前方有梅林的說法激勵士兵,讓他們產生梅子酸能解渴的聯想,從而緩解口渴,即“望梅止渴”的典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詩人看到梅花,聯想到其美好卻未得大用,結合自身經歷,借梅抒發感慨,當時或許處于政治或人生的不如意階段。
這首詩以梅為主題,贊美了梅花的美麗與作用。雖未被用于和羹,但有止渴之功,體現出梅花的價值。在文學上,借物抒情,含蓄表達詩人對自身境遇的思考。
聞君為漢將,虜騎罷南侵。
出塞清沙漠,還家拜羽林。
風霜臣節苦,歲月主恩深。
為語西河使,知余報國心。
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晨。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
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
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
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
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牛。
川上女,晚妝鮮,
日落青渚試輕楫。
汀長花滿正回船,
妾家近隔鳳凰池,粉壁紗窗楊柳垂。
本期漢代金吾婿,平明挾彈入新豐,日晚揮鞭出長樂。
青絲白馬冶游園,花間陌上春將晚,走馬斗雞猶未返。
三時出望無消息,愁來欲奏相思曲,抱得秦箏不忍彈。
法師東南秀,世實豪家子。削發十二年,誦經峨眉里。
自此照群蒙,卓然為道雄。觀生盡入妄,悟有皆成空。
凈體無眾染,苦心歸妙宗。一朝敕書至,召入承明宮。
說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傳燈遍都邑,杖錫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趨下風。我法本無著,時來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隨病皆與藥。上啟黃屋心,下除蒼生縛。
一從入君門,說法無朝昏。帝作轉輪王,師為持戒尊。
軒風灑甘露,佛雨生慈根。但有滅度理,而生開濟恩。
復聞江海曲,好殺成風俗。帝曰我上人,為除膻腥欲。
是日發西秦,東南至蘄春。風將衡桂接,地與吳楚鄰。
舊少清信士,實多漁獵人。一聞吾師至,舍網江湖濱。
作禮懺前惡,潔誠期后因。因成日既久,事濟身不守。
更出淮楚間,復來荊河口。荊河馬卿岑,茲地近道林。
入講鳥常狎,坐禪獸不侵。都非緣未盡,曾是教所任。
故我一來事,永承微妙音。竹房見衣缽,松宇清身心。
早悔業至淺,晚成計可尋。善哉遠公義,清凈如黃金。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玉戶臨馳道,朱門近御溝。
使君何假問,夫婿大長秋。女弟新承寵,諸兄近拜侯。
春生百子殿,花發五城樓。出入千門里,年年樂未休。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征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邯鄲陌上三月春,暮行逢見一婦人。
自言鄉里本燕趙,七歲豐茸好顏色,八歲黠惠能言語。
十三兄弟教詩書,日暮笙歌君駐馬,春日妝梳妾斷腸。
不用城南使君婿,建章宮殿不知數,萬戶千門深且長。
百堵涂椒接青瑣,歲歲年年奉歡宴,嬌貴榮華誰不羨。
恩情莫比陳皇后,誰言一朝復一日,君王棄世市朝變。
宮車出葬茂陵田,同時侍女見讒毀,后來新人莫敢言。
兄弟印綬皆被奪,父母湣我曾富貴,嫁與西舍金王孫。
念此翻覆復何道,少年去去莫停鞭,人生萬事由上天。
非我今日獨如此
天色混波濤,岸陰匝村墅。
微微漢祖廟,隱隱江陵渚。
云樹森已重,時明郁相拒。
井邑連淮泗,南樓向晚過。
望灘沙鷺起,尋岸浴童歌。
近海云偏出,兼秋雨更多。
明晨擬回棹,鄉思恨風波。
晝眺伊川曲,巖間霽色明。
淺沙平有路,流水漫無聲。
浴鳥沿波聚,潛魚觸釣驚。
更憐春岸綠,幽意滿前楹。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夫差日淫放,舉國求妃嬪。自謂得王寵,代間無美人。
碧羅象天閣,坐輦乘芳春。宮女數千騎,常游江水濱。
年深玉顏老,時薄花妝新。拭淚下金殿,嬌多不顧身。
生前妒歌舞,死后同灰塵。冢墓令人哀,哀于銅雀臺。
楚王竟何去,獨自留巫山。偏使世人見,迢迢江漢間。
駐舟春溪里,誓愿拜靈顏。夢寐睹神女,金沙鳴佩環。
閑艷絕世姿,令人氣力微。含笑默不語,化作朝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