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題張逸人草堂
長懸青紫與芳枝,塵路無因免別離。
馬上多于在家日,卻羨高人此中老,軒車過盡不知誰。
長懸青紫與芳枝,塵路無因免別離。
馬上多于在家日,卻羨高人此中老,軒車過盡不知誰。
名利地位和美好事物長久高懸,身處塵世之路無法避免離別。在馬背上奔波的日子比在家的日子還多,真羨慕這位高人能在此處終老,達官貴人的車馬過去,都不知道是誰。
青紫:古時公卿服飾,借指高官顯爵。
芳枝:美好事物,這里可能象征名利帶來的榮耀等。
塵路:塵世之路,指世俗生活。
軒車:有篷的車,多為達官貴人所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身處世俗官場或為名利奔波,看到張逸人能在草堂隱居,不受塵世干擾,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通過對比展現心境。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超脫塵世生活的追求。
耆英勝會慶休祥,
共祝三多介壽觴。
帝德天休同眷顧,
年年歌詠九如章。
頭上還馀漉酒巾。
庭空不曬寶吾裈。
庾郎此日未知貧。
赤玉胸中無宿物,
藍田舉體豈常人。
長卿慢世我思存。
一斗寒酤數尾鮮,只應多費草書錢。羊羔飲唱真成俗,卻笑袁安忍餓眠。
隔橋沽酒傍船魚,風味寒酸趣有馀。醉后和衣不成寐,半床微月照殘書。
劍氣銷沉處,梨云爛漫晴。如何城下水,猶作老龍鳴。
此道亦何用,時艱性命輕。黃塵逐車騎,孰問李延平。
登高望湖涘,歷歷明帆檣。朝來小陰翳,正晝仍驕陽。
曝布標長竿,曝書滿竹床。雨聲忽東至,濕我羅衣裳。
陰陽多變化,有目迷翕張。衣袽戒既濟,寧謂勿過防。
永平昔全盛,舊學尊五更。惜哉趨舍繆,眩眼車服榮。恭惟自孔氏,時止亦時行。心泰無不足,外內誰重輕。
峨豸凜霜簡,立螭迫荷囊。從渠眾醉酣,我自深林芳。歲晚發雪白,德稱腰鞓黃。世無香山老,誰與論行藏。
前溪文緯國,東溪學草玄。補處自天授,絕韋待誰編。淵源后溪水,脈絡千載傳。茲事端不朽,松石同其堅。
厚德最耐看,士當論志遠。沄沄物歸根,混混泉有本。眼明長庚曉,心知歲華晚。后生須矩矱,所愿加餐飯。
鹿門憶龐公,栗里懷靖節。我嘗評斯人,用則同稷契。空谷倚逍遙,風塵俱騷屑。明發耿不寐,長歌彌激烈。
事往置勿言,積厚報豈吝。毫眉兩山尊,照眼雙璧潤。袞袞生公侯,世佩斯文印。譬之水盈科,吾方見其進。
楚都初拜公,里門跪承誨。一言忽喚醒,頓首汗浹背。志遠苦力短,寸進而尺退。大書揭齋顏,朝夕警不逮。
月冷塞垣刁,塵暗西風箑。所思天一方,飄飄管寧帢。我欲往從之,問以安樂法。云深波浩蕩,定自鷗鳥狎。
千載嗣韓統,斯文諒關天。字袞失所歸,何以革其先。陟屺有遺恨,琢石圖方鐫。百拜涕綆縻,萬一彤史傳。
負米困風塵,靦顏白頭親。嘆息執戈苦,走也猶幸民。依依孔墻夢,拍拍芹水春。安得萬里風,駕予往問津。
斜陽又送春人去,闌陰墜愁飄滿。綠襯鷗天,黃移蝶路,憶否年時尋遍。卿休再勸。算已是飄蓬,兩邊綠淺。那日簾櫳,一層勾了一層怨。
腰圍銷瘦似我,況東風昨夜,吹得鵑遠。稚柳圍廊,狂花掠榭,曾系玉驄魂斷。劉郎去晚。只半霎天涯,笑桃人面。剩有柔腸,為伊千萬轉。
來何遲,去何速,
十七日緣今已足。
拄杖橫擔歸去來,
一笑出門山水綠。
玉帶紅花供奉班。裹頭新樣總宜男。鬧裝鞍轡青驄馬,帖體衣裳紫窄衫。
云鬢重,黛眉彎。內家妝束冠江南。輕裘緩帶風流帥,錦繡叢花擁騎還。
凌晨方掛席,已出望湖亭。
野店明殘火,秋江落曉星。
雞聲寒草屋,雁影起沙汀。
浪跡知何似,飄飄學水萍。
零落不因春雨,吹噓何假東風。紗窗一點自然紅。費盡工夫怎種。
有艷難尋膩粉,無香不惹游蜂。更闌人靜畫堂中。相伴玉人春夢。
十年幾度飛來寺,今日重登倍爽神。
榻倚翠嵐僧入定,樹懸蒼壁鳥窺人。
檐間果落虛堂暮,竹底泉香碧澗春。
自上半云還自笑,世人何處渡迷津。
臨行資館谷,
贖得敝裘回。
微雪飄長蕩,
閒云到大壞。
尋幽知獨往,
望遠倩君催。
鑄劍前徽在,
羞稱筆札才。
彈鋏憐逋客,論交許腐儒。
殷勤搜海錯,分減到山廚。
今雨情偏重,春風德不孤。
倘容兼隴蜀,猶待蔡君謨。
孤燈殘照,正亂鐘敲動,五更時候。
白發孀親魂欲絕,枕上衰顏非舊。
薄命兒家,慈裊未及,血淚空黏袖。
徘徊顧影,從茲心緒灰透。
尋思夜夜挑梭,零針斷線,往事歸何有。
三十馀年緣分盡,多少不堪回首。
此后凄涼,寒衾蔬水,卻共誰消受。
香焚一炷,蒼天肯否相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