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夜坐
孤燈殘照,正亂鐘敲動,五更時候。
白發孀親魂欲絕,枕上衰顏非舊。
薄命兒家,慈裊未及,血淚空黏袖。
徘徊顧影,從茲心緒灰透。
尋思夜夜挑梭,零針斷線,往事歸何有。
三十馀年緣分盡,多少不堪回首。
此后凄涼,寒衾蔬水,卻共誰消受。
香焚一炷,蒼天肯否相佑。
孤燈殘照,正亂鐘敲動,五更時候。
白發孀親魂欲絕,枕上衰顏非舊。
薄命兒家,慈裊未及,血淚空黏袖。
徘徊顧影,從茲心緒灰透。
尋思夜夜挑梭,零針斷線,往事歸何有。
三十馀年緣分盡,多少不堪回首。
此后凄涼,寒衾蔬水,卻共誰消受。
香焚一炷,蒼天肯否相佑。
一盞孤燈發出微弱的光,此時亂鐘敲響,正是五更時分。白發蒼蒼的寡母魂魄幾乎斷絕,枕上的面容已衰老得不再是從前的模樣。我這薄命之人,還沒來得及盡孝,血淚空自沾濕衣袖。獨自徘徊,顧影自憐,從此心緒已徹底灰暗。回想過去夜夜織布,針腳零亂,往事又留下什么呢?三十多年的母女緣分已盡,多少事不堪回首。此后的凄涼歲月,寒夜孤衾、粗茶淡飯,又能和誰一起承受?點燃一炷香,蒼天能否保佑我?
孀親:守寡的母親。
慈裊未及:未及盡母親的慈愛(或指未及報答母親的慈愛,“慈裊”或為“慈顏”之誤,此處指母親的容顏)。
挑梭:織布時來回穿梭的動作,代指紡織勞作。
寒衾:寒冷的被子。
蔬水:粗茶淡飯,形容清苦的生活。
推測為作者在母親離世后,深夜獨坐時回憶過往、感慨親情斷絕而作。詞中“三十馀年緣分盡”暗示與母親相伴三十余年,如今母親辭世,作者在孤夜中痛徹心扉,寫下此詞以寄哀思。
全詞以“夜坐”為背景,通過對殘夜環境、母親遺容、過往勞作的回憶,以及對未來凄涼生活的想象,層層遞進地抒發喪母之痛與孤獨之悲,情感真摯,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親之作。
華軒南敞對湖船,有客弦歌夜不眠。楓落吳江霜正肅,潮生滄海月初圓。自吟肺腑寒光入,欲赴襟期爽氣連。門外梅花凡幾樹,杖藜蹋影訪逋仙。
休沐同真賞,清明雪霽馀。都城瞻壯麗,仙閣挹高虛。亭館煙霞合,園林錦繡舒。桃源歸路穩,爛醉任狂疏。
苑墻霏雨拂春旌,興圣宮前曉唱名。聞道明經傳奕葉,寧馨今日被恩榮。
衡心十載日相求,相視相期物外游。忽聽羊峰催折屐,空馀鱷渚憶同舟。嶺梅落盡勞鄉夢,江杏開時結旅愁。兩地云天堪一淚,春風萬里倍離憂。
古人不可見,空見古人心。春風開我盞,流水到誰琴。無說可傳后,何才敢議今。玉臺花信少,扶杖更西林。
路入匡山里,遙遙五老峰。緣崖披綠草,涉澗轉蒼松。野果經時落,嵐煙積處濃。平生林壑興,今日得從容。
羌笛悠悠聲已歇,紅歌處處蕩軍屯。漢兒坐壁閑無事,但把犁鋤望玉門。
木犀花正盛,吹入滿樓香。不是人無寐,焉知夜已長。樹鳴秋雨急,潮過海天涼。自覺衣裘少,侵尋近肅霜。河中船已動,岸亦有人行。城北鐘聲斷,樓東鬼宿明。倚□□酒醒,搔首小詩成。□□中秋熱,今朝始漸清。
平生著酒滿葫蘆,醉上禪床不用扶。更把酡顏驚世俗,方知肉眼是凡夫。
公干當年子建親,景文今代大蘇賓。絕知將種仍詩種,不放騷人與外人。
我所仰兮在衡山,側身南望阻荊關。祝融岧嵉心悲酸,仙人贈我赤瓊丹。婆娑桂樹山之間,我欲從之途路艱,南望洞庭涕潺湲。
歷歷三年看月愁,燕山楚水白門樓。不知何處明年夜,更憶盤龍寺里秋。
平川上有望云軒,棟宇飄零舊扁存。遺墨猶能傳異代,承家應喜得賢孫。春風回首思先壟,秋色關心隔故園。百世詩書馀澤遠,草堂元在浣花村。
風雅馀三百,唐音僅幾家。夢猶將影說,癢莫隔靴爬。豈是安排定,胡為孟浪誇。超然不到處,應是用心差。
春色平臺散客愁,淮南桂樹小山秋。身為一郡風塵吏,借問何如此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