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張少參兄挽詞
遠書昨歲渡江潮,蒿里驚聞引葬簫。
莫話對廷弘治日,杏園前伴已蕭條。
白璧青銅亦自珍,暮年朱紱水云身。
堂前尚有薇花月,不見當時作賦人。
遠書昨歲渡江潮,蒿里驚聞引葬簫。
莫話對廷弘治日,杏園前伴已蕭條。
白璧青銅亦自珍,暮年朱紱水云身。
堂前尚有薇花月,不見當時作賦人。
去年還收到你從遠方寄來如江潮般飽含情誼的書信,如今卻驚聞你離世,送葬的簫聲令人哀傷。不要再說弘治年間一同在朝廷應對策問的日子了,當年杏園宴上相伴的人如今已寥寥無幾。你像白璧青銅般珍視自己的品格,暮年身著官服,過著如閑云野鶴般的生活。堂前依舊有薇花在月光下綻放,卻再也見不到當年吟詩賦詞的你。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互稱同年。張少參:作者友人。挽詞:哀悼死者的詞。蒿里:本指死人所處之地,后為挽歌名。對廷:在朝廷上應對策問。杏園:唐代新科進士賜宴之地,后泛指同榜進士聚會之處。白璧青銅:比喻人的美好品格。朱紱:古代禮服上的紅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薇花:薔薇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詩人與張少參是同年進士,有著深厚的情誼。友人的離世讓詩人深感悲痛,于是創作此詩以表哀悼。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但人生的無常依舊讓詩人感慨萬千。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友人張少參的離世。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往昔和描繪眼前景象,將對友人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感慨抒發得淋漓盡致。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展現了古代文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對生命的思考。
少時見說飽叢林,宴坐垂年味更深。
月印夜潭非有意,云歸秋嶂亦無心。
非愛山林避市廛,一枝安隱寄殘年。
新泉遍作人天供,不用諸方五味禪。
天地悠悠共故鄉,眼前差別亦多方。
欲知道濟庵前路,俱是將軍舊戰場。
冉冉春聲度綺羅
相隨行樂意如何
花開上苑東風早
日落中原北雁多
煙暖晴光浮碣石
雪消澌水下滹沱
建章燈火誰能賦
惟與都人擊壤歌
春來未識如新交,人日出訪郊西郊。羅浮縞衣忽到眼,一笑媚嫵開林梢。初尋籬角露冷艷,斷橋野水輕冰膠。參差繞屋三十樹,疏影破空橫凍蛟。海旁蜃市金碧氣,徒眩俗目紛喧呶。樊山寄廬獨娟好,園亭到處含紅苞。坐看香雪噴成海,直擁仙云圍作巢。偶從人外憩清絕,得此佳趣知天教。陳遵愛客續嘉會,乘興招賞羅杯肴。欲將畫意寫蕭澹,未盡詩妙空推敲。關山莫憶斷魂日,且向天涯隨結茅。傾觴痛飲蕩塵抱,不爾正被梅花嘲。
五載一相見
乾坤幾變更
亂離驚汝在
衰病惜人情
齒發前朝貌
丹青后世名
談詩悲喜外
好雨向檐傾
甫許春風坐,
誰知遽別離。
識韓空有愿,
御李悵無期。
豸服威名著,
鳣堂教化施。
受恩嗟未報,
有淚灑臨歧。
端陽競渡古來存,走馬如梭雪浪噴。九子粽香菇葉綠,綵絲纏繞吊忠魂。
切得蒲菹作搗珍,蒲酒汨羅祭賢人。屈原憂國千秋仰,歲歲端陽萬眾心。
將相交歡日,應分圣主憂。民勞過赪尾,客策下焦頭。鼓角嚴深夜,山川慘暮秋。當年賈生淚,不為感淹留。
胡海驚飛檄,朝廷議徙薪。登臺圖騕裊,虛閣待麒麟。急難征兵遠,瘡痍轉餉頻。共愁車馬地,歌管自平津。
戚里紛絲竹,侯家盛綺羅。時艱民力盡,世賞國恩多。馳道仍驂乘,嚴城向枕戈。北風吹不歇,蕭瑟楚狂歌。
踉蹌北歸志不得,扁舟獨棹過潯陽。匡君抗手遠相迓,旗旄列仗排青蒼。凌霄一炷爐煙直,窣地九疊云錦張。江流轉轉抱飛黛,窈窕影動晶奩光。噴薄有情吐奇秀,雕镵無語開混茫。謫仙永叔久不作,寂寥終古窮篇章。舟行回復繞山麓,云花帆葉隨低昂。我愛看山山看我,怡然晤對神相忘。瀑簾千仞掛絕壁,耳根風籟鳴璁珩。安得一瓢日坐飲,滌蕩積痞湔愁腸。前行灊霍秀遙峙,神風又借辭馬當。
舊事何勞問建豐,
山人省女太匆匆。
宮中正自夸門望,
豈有黃須是阿翁。
櫻桃時節櫻桃鄭,改作崔徽。奪得鶯鎞。輕燕翩翩掌上飛。
紅牙按罷黃金縷,卸卻羅衣。一段嬌癡。羞殺西樓穆素輝。
青青江草白頭官,
樽酒離亭心暫寬。
莫話歸期輕易得,
廿年人事試君看。
關程如織信仍稀,
況是天涯臥鐵衣。
塞障東西七千里,
可憐雁不解橫飛。
屈指幽期惟恐誤。恰到春宵,明月當三五。紅影壓墻花密處。花陰便是桃源路。
不謂蘭誠金石固。斂袂怡聲,恣把多才數。惆悵空回誰共語。只應化作朝云去。
江心百煉青銅鏡,
架上雙紉翠縷衣。
城遠隨山勢,樓高見海光。
池霜冬夏白,岸樹古今蒼。
讓國懷虞帝,征苗憶禹王。
浮云看變態,倚檻獨傍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