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日游西苑有作
冉冉春聲度綺羅
相隨行樂意如何
花開上苑東風早
日落中原北雁多
煙暖晴光浮碣石
雪消澌水下滹沱
建章燈火誰能賦
惟與都人擊壤歌
冉冉春聲度綺羅
相隨行樂意如何
花開上苑東風早
日落中原北雁多
煙暖晴光浮碣石
雪消澌水下滹沱
建章燈火誰能賦
惟與都人擊壤歌
春天的聲音緩緩穿過華麗的衣飾,相伴同游的興致是多么美好。上苑的花兒在早來的東風中綻放,中原的落日下北歸的大雁成群。溫暖的煙靄中晴光籠罩碣石,消融的積雪化作冰水流過滹沱。建章宮的燈火輝煌誰能賦詩作贊?只愿與京城百姓共唱擊壤歌謠。
上元日:指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西苑:皇家園林,此處指詩中游覽的苑囿。
冉冉:緩慢、柔緩的樣子。
綺羅:華麗的絲織品,代指華服或游春的人群。
上苑:即皇家宮苑,與“西苑”呼應。
碣石:古山名,在今河北昌黎一帶,此處泛指北方山景。
滹沱(hū tuó):滹沱河,流經河北的重要河流。
建章:漢代宮殿名,此處借指宮苑燈火。
擊壤歌:古代民間游戲,邊擊土塊邊歌,后代指太平盛世的民間歡樂。
此詩當創作于春日元宵節(上元日),詩人與眾人同游皇家西苑時。此時東風送暖、萬物復蘇,京城內外一派春和景明,詩人因游賞之樂與盛世之景有感而發,寫下此作。
全詩以“游”為線,描繪上元日西苑春景,前半寫自然之美(花開、雁歸、晴光),后半轉向人文之樂(燈火、擊壤歌),展現太平盛世的和樂氣象。語言清麗,結構工整,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與與民同樂的情懷。
公子才華,問驃騎、何如第五。幾席上、千巖萬壑,丹青佳譜。不分胸中藏岳瀆,無端筆底驚煙雨。嘆虎頭、神妙米公顛,今其伍。
神禹廟,松杉古。西子里,荊榛斧。記蘭亭曲水,依稀曾睹。拙宦長慚疏屐齒,后游恨不生毛羽。愛云門寺與赤城霞,須君補。
事與心違即掛冠,逍遙芝朮長童顏。黃金晚去云中闕,員嶠深游海上山。
平日以身當國論,老年將夢比人間。文章氣力終豪健,四韻詩來倚馬還。
聞說當年鹓鷺班,諫書無數慰龍顏。水橫潁首歸新第,云斷峨眉憶舊山。
漫有新詩名海內,曾聞雅樂獻河間。西湖今日春應好,想見扁舟載月還。
夙昔志曠間,奮毅脫俗累。
日急食與眠,余若悉可已。
淡極精神生,隨意娛筆紙。
當暑臥南軒,客至常不起。
忘謝迎送失,坦然廢冠履。
捫心無是非,何暇計譽毀。
白云上古來,就我行復止。
好客懶貰酒,清談顧移晷。
留去皆自然,交情信如水。
吾方學草木,委形陰陽里。
儻人患我真,棄置同泥滓。
裊裊風中蘭,鮮鮮霜里菊。
過期即彫殘,非候不茂育。
枯菀故有時,春秋各自足。
獨彼枯樹株,一世少煦燠。
雨露朝不濡,鳥雀夜不宿。
百孔與千創,螻蟻穴其腹。
那更生稊華,已矣休妄矚。
廟市日逢三,壓擔秋如繡。
何物村傭熟世情,佳品供豪右。
萼綠有仙姿,倚竹橫娟袖。
姹紫嬌黃盡下風,那惜量珠購。
愁緒離情未易任,石橋楊柳日陰陰。
伯仁痛泣孤臣淚,元直先歸孝子心。
流水竹聲蕭寺遠,白云秋色汴河深。
梧桐若已題高冢,回首疏鐘共晚林。
睡覺扶頭聽曉鐘。隔簾花霧濕香紅。翠搖鈿砌梧桐影,暖透羅襦芍藥風。
閑對影,記曾逢。畫眉臨鏡霎時同。相思已有無窮恨,忍見孤鸞宿鏡中。
山花如血照屠蘇,裁剪春風意醉殊。
今日芳洲隔人境,何時重展歲朝圖。
李侯健筆傲徐熙,想見南塘全盛時。
千古江山浪淘盡,不留血淚染深卮。
嘗聞洪范思能睿,只恐邪思亂性真。
能于思處分真妄,便是存心格物人。
妄想能除心即清,心清一氣自和平。
時行時止非人力,慎勿憧憧役此生。
回黃與轉綠,顛倒亦何窮。
三娶皆孤女,人言篣婦公。
商氣入山園,園花取次妍。
蓼叢迎露重,菊本望秋圓。
鼓角聲隨弦誦音,西陲武備氣嚴森。
經生豈識籌邊策,壯士頻懷報國心。
慷慨有情思倚劍,升平無事欲彈琴。
須知鎮靜方為福,忠信常書座右箴。
誰鑿渾沌死,智者爭出力。
悠悠蟻在磨,雙輪轉何極。
機心連機械,隨流還不息。
莫笑抱甕翁,終日亦飽食。
浮江一葦秣陵歸,萬里輕裝似陸機。
下榻龍池開舊社,趨庭萊綵拜慈闈。
朱弦奏調知音少,白雪揮毫和者稀。
握手談交頻進酒,沈酣猶自愧青衣。
客行常喜此停車,村塢中藏四、五家。
掛壁綠蘿牽補屋,環階紅槿織成笆。
溪云漠漠隨流水,岸柳條條綰落花。
無限好山排萬疊,當門似有畫屏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