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錢適德循寓懷二首 其一
悠悠北山云,苒苒東門草。
紛吾起故居,與爾即遠道。
巔崖博錙銖,得不償所耗。
寄語鄰墻翁,歲晚從吾好。
悠悠北山云,苒苒東門草。
紛吾起故居,與爾即遠道。
巔崖博錙銖,得不償所耗。
寄語鄰墻翁,歲晚從吾好。
北山的云兒悠然飄蕩,東門的春草苒苒生長。我匆促地從故居起身,與你一同踏上遠途。在高險山崖博取微小利益,所得難抵付出的消耗。特來告知鄰家老翁,年末時愿與你同享閑好。
苒苒:草盛的樣子,此處形容草色柔密綿長。
紛吾:匆促、忙亂的樣子。
即:就,接近。
巔崖:高險的山崖。
錙銖(zī zhū):古代重量單位,六銖為一錙,四錙為一兩,比喻極微小的利益。
歲晚:年末,亦指晚年。
此詩為與友人錢適德的唱和之作,或創作于詩人經歷世事奔波后。詩中‘巔崖博錙銖’的感慨,反映了對功利生活的反思,末句‘歲晚從吾好’則流露出晚年向往閑適生活的心境。
全詩通過自然景象與求利艱辛的對比,由景及事,直抒胸臆,表達對功利奔波的厭倦與對平淡生活的向往,語言質樸而意蘊深厚,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冬至野城逢冱陰,
萬山云隔雨聲深。
吹葭谷底寒灰濕,
校線宮中晝景沈。
陽道愿隨君子長,
歲華愁向老人侵。
閒情恐被蒼生誤,
萬里煙波滯客心。
玉殿吹笙第一仙,
花前奏罷色悽然。
憶曾偷學春愁曲,
謫在人間五百年。
天邑由來歸浩穰,
正憑威信執豪彊。
次公不到圓機處,
須索神醫肘后方。
得道疑人識,
都城獨閉關。
頭從白后黑,
心向鬧中閑。
饑渴唯調氣,
兒孫亦駐顏。
始知仙者隱,
殊不在深山。
墨沼移春春不知,卻將玄色換仙姿。小橋流水孤山路,呼鶴歸來月上遲。
寒風吹入硯池波,疏影清涵春意多。月白羅浮香夢醒,飛來青鳥夜如何。
為客知應久,池塘夏景深。圓荷高倚蓋,新筍密成林。山鳥因時語,陰蟲應節吟。乾坤知帝力,自許一生心。
片雨過山城,空階物意清。黃梅拾又落,翠蘚踏還生。幾許催詩景,無端望國情。蠻方耕事少,烏府但橫經。
記擘吟箋手欲皴,
至今滿篋玉湖春。
郢人妙質何曾死,
乞與風斤運用神。
諸法元非相
示法明心量
于一微塵中
森羅及萬象
蠟面深鈐印,香心半作灰。刺桐花下繡簾垂。總把閑愁付我,歡喜恰歸誰。
日晏才梳髻,春深懶畫眉。從花開日到花飛。道是無情,不合寄當歸。道是仲春歸也,因甚負薔薇。
長夏敞幽軒,開窗依蘿樾。燕寢樂虛明,房廊步曲折。松響風初來,云歸雨乍歇。仰視天宇清,林暝山吐月。月色孤泠泠,素心托高潔。
久雨逢戊晴,戊日雨不止。晻晻陰晦凝,四野連蓄水。秀穎等浮萍,登場禾生耳。爰軫昏墊情,醫瘡從茲起。天行豈不若,難參玄化理。怨咨念小人,思艱望君子。
江上維舟擬造廬,竹間遙望引輕裾。
誰傳信息千山外,應為神交十載馀。
云影漸移歸澗谷,峰陰乍轉見樵漁。
別來卻憶雙庭桂,不信朝陽跡已墟。
歷歷三年也已過,難禁歲月淚消磨。最憐此日真何日,斷絕琴歌譜怨歌。
生世不逢荀奉倩,再來休嫁竇連波。夢中記得相逢地,一片綠蕪橫小河。
寶鏡煌煌照九州,
埋藏曾及見諸劉。
酆城今日無雷煥,
紫氣誰當辨斗牛。
曾將奏疏入金鑾,敕賜圍廛廿畝寬。
茍合茍完成此室,爰居爰處詠斯干。
墻梅蓓蕾含春意,庭柏森嚴耐歲寒。
欲作休休亭自逸,君恩未報敢求安。
素昧清真與順庵,
偶然愛唱望江南。
世因玉佩輕秦七,
天把蓑衣貴謝三。
郢可憂虞成永嘆,
漢方隆盛勿多談。
古今大瞻惟蒙叟,
不但誣丘又謗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