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金山良書記
浮玉山頭屋數椽,同龕彌勒憶當年。祇今輸與良書記,睡起晴窗看釣船。
不向金山作主人,春江鷗鳥定相親。憑君與問寒巖樹,今見桃花幾度新。
浮玉山頭屋數椽,同龕彌勒憶當年。祇今輸與良書記,睡起晴窗看釣船。
不向金山作主人,春江鷗鳥定相親。憑君與問寒巖樹,今見桃花幾度新。
浮玉山上有幾間簡陋的房屋,回憶當年我們曾一同供奉彌勒佛的時光。如今這一切都讓給了你良書記,你睡醒后在晴朗的窗前靜看釣魚的船只。你不在金山做那主持之位,春天江中的鷗鳥必定與你親近。請你代為詢問寒巖邊的老樹,它至今見過多少次桃花新開?
浮玉山:金山的別稱,位于江蘇鎮江,因唐代起有“浮玉”之名。
椽(chuán):房屋的椽子,代指簡陋的房屋。
龕(kān):供奉佛像的小閣或石室。
祇今:如今,現在。
輸與:讓給、交付給。
相親:親近,相伴。
寒巖:指山巖陰冷之處,或形容山巖的清幽。
幾度新:多少次開花更新,指時光流逝。
此詩為作者寄贈金山寺良書記之作。金山寺為佛教名剎,良書記當為寺中掌管文牘的僧人。詩中“憶當年”“輸與”等詞,或暗示作者曾與良書記有共同修行或相處經歷,后作者離開金山,而良書記留寺,故寄詩表達對過往的懷念與對友人當下閑適生活的關切。具體創作時間或在作者離寺后,借詩傳遞思念與感慨。
全詩圍繞“寄”字展開,前半回憶與良書記共修往事,轉而羨慕其今時閑適;后半贊其遠離塵俗、親近自然,末句以問寒巖樹、桃花,含蓄點出時光流轉。詩風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文人與僧友間清淡而深厚的情誼。
日月熙明地,風云際會辰。
紫宮瞻象逼,丹扆喜情親。
遜志賢謨在,仔肩圣德新。
耕莘須負鼎,從此學商臣。
疊穎叢條翠欲流,午陰濃處聽鳴鳩。兒童賭罷榆錢去,狼藉春風漫不收。
曉風池沼水瀾翻,春盡淮南麥秀寒。院落無人日亭午,柳花如雪滿闌干。
怪雨盲風卷卻春,傍欄蕭瑟只青筠。引雛燕子朝來去,回首多情語更頻。
飛檐赤白壓層丘,見盡漳南一半州。
倦步且來消午暑,穿云此去徹鰲頭。
白鶴峰頭日暮云,忽驚秋色又平分。
尊開誰共黃樓月,賦就前無赤壁文。
欲攬煙霞歸筆底,更新楹桷照江濆。
千古風流蘇學士,不知何以報神君。
支許三生是舊游,遠征何必動新愁。
健兒跽進葡萄淥,宛馬驕嘶苜蓿秋。
雪外屯兵開鶴陣,月中飛箭落旌頭。
要知別后相思處,但看長淮日夜流。
記罷金鑾筆一枝。坐看蓬島綠塵飛。天上春愁消白發。親擷。白苻花浸紫霞卮。
一院雙成詩伴侶。天許。酩然重到太平時。袖了東坡三制手。搔首。卻填風雨放魚詞。
澹日西風瘦不勝,
幾家修竹間桑塍。
柳陰一棹輕于葉,
玉額吳娃喚賣菱。
晴光來滿院,樹影入層墀。
洗硯磨新墨,拈毫改舊詩。
一花才隱約,雙蝶正差池。
坐到斜陽晚,林梢月上時。
贈鮫綃。答鮫綃。兩地相思怎樣消。將心托寸毫。
路迢迢。夢迢迢。一片魂隨早晚潮。知君招不招。
河上秋風雁影開,樽前明月夜還來。
兔園一望渾如雪,人在梁王古吹臺。
老去王門混酒徒,陳留賓客避呼盧。
不知今日狂何似,曾入高陽會里無。
北郭荒涼吊古來,為搜詩碣剔蒼苔。
草雞已失英雄氣,云狗難消佚蕩才。
佛說有緣成世界,我聞彈指現樓臺。
十分心事歸平淡,不向空王話劫灰。
曉山能淺復能深,
淺似朝晴深似陰。
山色豈知朝暮改,
行人自費短長吟。
高安此去風濤惡,
猶有廬山得縱游。
便欲攜君解船去,
念君無罪去何求。
亮節曾聞烈日如,
巴山藏碧廿年馀。
遺編到處淋漓在,
不見濡毫盾上書。
天生豪杰將何益,王郎四十為閑客。無意初從嶺外行,因人更有黔中役。
高牙大旆照江滸,欲駐征帆那可得。客中沽酒贈別離,可惜荔枝猶未赤。
王郎眼大少所推,長身廣顙好髯髭。數著欲了天下事,千載不受英雄欺。
走筆文章盈百紙,廿史六經如瀉水。魏武才堪捉佩刀,楊修未足稱兒子。
去冬相識三城南,一日不見思不堪。如何棄我復遠道,五溪蠻洞多煙嵐。
舊諳風土應無疵,萬里為親備甘旨。醉別天涯日暮心,丈夫未必終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