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冬感懷寄趙章泉三首 其三
我屋方茅下,
君家閩楚交。
鹿門知得計,
燕幕未安巢。
澗谷泉堪飲,
山田飯可抄。
應攜靈壽杖,
雪蕊嗅梅梢。
我屋方茅下,
君家閩楚交。
鹿門知得計,
燕幕未安巢。
澗谷泉堪飲,
山田飯可抄。
應攜靈壽杖,
雪蕊嗅梅梢。
我的房屋正覆著茅草,您的家在閩楚交界之處。知道隱居鹿門是明智之策,如燕巢幕上般處境不安。山澗的泉水可以飲用,山田的米飯能夠炊煮。您應攜著靈壽木杖,在雪天里輕嗅梅梢的花蕊。
閩楚交:福建(閩)與楚地(今兩湖一帶)的交界之處。
鹿門:鹿門山,東漢隱士龐德公曾隱居于此,后代指隱士居所。
燕幕:典出《左傳》“燕巢于幕上”,比喻處境危險、不安定。
靈壽杖:用靈壽木制成的手杖,木節似竹,可作杖用,古人常以之象征隱逸。
雪蕊:指雪中綻放的梅花花蕊。
此詩約作于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丁亥年)冬季。趙章泉即趙蕃(號章泉),南宋詩人,晚年隱居信州(今江西上饒)。詩人通過此詩寄懷友人,既感慨自身處境如‘燕幕未安’,亦對趙蕃選擇隱居鹿門般的閑適生活深表認同,反映南宋士人面對動蕩時局時的隱逸傾向。
全詩以‘感懷寄友’為核心,通過空間對照與典故運用,對比自身與友人的生活狀態,既暗含對現實的隱憂,又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語言平實而意趣深遠,是南宋寄懷詩中的質樸之作。
尚書天官貴,持經侍帷幄。
青冥欲無際,白首非故約。
連檣動南浦,父老望巖壑。
下車入里門,執手問歡樂。
十年幾風雨,寒雞叫屋角。
勤勞畢吾分,帝賚出寵渥。
殊適奉香火,禁直連六閣。
遂令宣室思,從今問晦朔。
長卿多酒病,子美太詩癯。
談笑隨時樂,風標絕代無。
遺編應百卷,怪石漫千株。
頼此青氈物,傳家有鳳雛。
誰移花本瓦盆中,怪底幽香度曉風。
白石清泉助瀟灑,疎枝瘦葉綴玲瓏。
晴窗坐對情無那,午枕清眠夢亦通。
小品紛敷生意足,信知人力奪天工。
唐祖是李淵,太宗高則天。
中宗曾見廢,睿宗傳與玄。
肅代德順憲,穆敬文武宣。
懿僖及昭哀,二十一君傳。
二百九十四,朱梁稱元年。
杰閣侵霄漢,宸章煥壁奎。
內廷頒寶宴,中使揭璇題。
信誓山河固,恩寵雨露低。
寒儒倚天祿,目斷五云西。
兩峰如長喉,有石鯁其內。千金隨侯珠,磊落見微颣。
何言西子美,捧心作顰態。夷齊立著肩,欲間使分背。
小虧或大全,知惡及真愛。堂堂老充國,荒尋得幽對。
朝夕與山語,俯仰彌三載。謂我知子心,茅塞厭薈薱。
有美玉于斯,雕琢那可廢。芝蘭生當戶,雖芳亦芟刈。
邑有從事賢,聞之重慷慨。太清點浮云,誰令久滓穢。
指揮俄頃間,急雨破春塊。開豁喜新辟,偪仄忘舊礙。
得非神禹手,勇鑿恥不逮。又如持金篦,刮膜生美睞。
渠言農去草,見惡佩前誨。主人吟古風,格調劇清裁。
我評此章句,真是杜陵輩。入蜀腳未定,欲擲石筍退。
火與金水同,其石為鑠焠。勸君莫放手,玉石恐俱碎。
累然頸下癭,割之命隨潰。此石幸勝之,此舉君勿再。
姑置毋多談,俱想增勝槩。會當攜酒去,物理剖茫昧。
此邦劉知道,光焰文章在。今將清風峽,與巖傳百代。
斷崖藏勝境,別是一壺天。
怪石垂云乳,飛虹跨玉泉。
丹青難下筆,造化不知年。
文字工題品,漫郎優史遷。
玉色長身白首郎,當年麾節幾甘棠。
力貧活物陰功大,未老垂車逸興長。
久矣如今太公望,巋然真是魯靈光。
朝廷正爾尊黃發,穩駕蒲輪覲玉皇。
青衫匹馬萬人呼,幕府當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負君赤手縛於菟。
觀書到老眼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
萬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風雨破吾廬。
去年騎鶴上揚州,意氣平吞萬戶侯。
誰使匈奴來塞上,卻從廷尉望山頭。
榮華大抵有時歇,禍福無非自己求。
記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門下至今羞。
歸來相望筑東皋,千載風流獨慕陶。
兩地林泉俱勝絕,二難人物總孤高。
地連衡岳浮空翠,天與湘江隔世鏖。
祇恐山靈回俗駕,可容暇日再游遨。
掃跡衡門下,終朝抱膝吟。
貧須依稼穡,老不厭山林。
有酒無余愿,因閑得此心。
西園早行樂,桃李漸成陰。
天孫錦字織云煙,來向紅塵了世緣。
前去中秋猶十日,后來甲子更千年。
墻南竹韻調琴譜,堂北萱香載酒船。
且與剪圭舊約,不妨卻伴橘中仙。
平生天上張公子,一旦翻從地下游。
不特文章傳籍湜,定知禮樂付程仇。
高山流水無真賞,白璧明珠勿暗投。
他日大廷承顧問,好將忠讜薦宸旒。
冬冬才動熱蒸蒸,直到更初漸漸清。
臟腑始堅今反利,痰涎愈盛氣難平。
形容凋瘦真如鬼,耳目聰明粗似人。
自是虛勞無可說,更將經絡為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