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戲 其一
蠻姬兩兩斗新妝,
蹀躠花陰學舞娘。
珍重一天明月夜,
春來底事為人忙。
蠻姬兩兩斗新妝,
蹀躠花陰學舞娘。
珍重一天明月夜,
春來底事為人忙。
少數民族的女子兩兩成對,比試著新做的妝容;在花影下小步慢走,模仿著舞女的姿態。如此珍貴的滿是明月的春夜,春天來了,為何要為他人這般忙碌?
蠻姬: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女子的稱呼。
斗新妝:比試新的妝容服飾。
蹀躠(dié xiè):小步慢走、腳步細碎的樣子。
底事:何事,為什么。
詩中描繪春日月夜少數民族女子妝扮學舞的場景,推測為詩人游歷南方時,觀察當地民俗生活后即興所作,記錄了特定時節的民間風情。
全詩通過細膩的生活場景描寫,展現春夜的美好與民間女子的生活狀態,語言清新自然,于平淡中蘊含對生活的觀察與感慨,是一首富有民俗趣味的即興小詩。
十日征途往復還,翻因苦旱念民艱。獨留夕照明郊甸,盡有晴嵐帶遠山。芳樹籠陰皆暑氣,老農揮汗尚愁顏。誰知霖雨成何日,空望浮云去住閒。
祈禱封山作雨云,風霾鎮日苦炎氛。曾驚澤國無馀潤,合向桑林憶舊聞。杯酒不消心似醉,燃眉何計志如焚。功名望已深饑渴,豈似民情待澤殷。
波光一碧凈無塵,
兩岸柳絲撲眼新。
除卻自然懷抱里,
更從何處見天真?
謝卻折腰米,
開嘗甕面春。
隔籬呼共醉,
明日是行人。
日日處方候脈,
時時推筴禳災。
門外雖無車轍,
醫生卜叟猶來。
一靜鎮百紛,一恕生百順。
所居欲官大,此道貴坐進。
涂平鞭影疾,風壯帆力迅。
皋蘭拾秋芳,好寄南來信。
宗邑祅災并,無如舊歲多。
兇霖浸宮闕,涌水注江河。
鬼盛天為疫,陰強雪薦瘥。
知君憂國甚,搔首只吟哦。
片帆帶月宿寒煙,半夜潮生旅夢邊。
斗柄壓秋低插地,云根抱雨遠遮天。
才分曙色催蘭槳,又雜雞聲聽馬鞭。
同是悠悠潮海客,短篷孤枕尚高眠。
吾兄雖弱冠,忠義古人難。
憤血千秋碧,操心一寸丹。
旌旗落泗水,魂夢繞金壇。
痛作包胥淚,霜飛六月寒。
綠凈峽江潯,懸崖自俯臨。云連山欲合,水逼晝常陰。飛閣羽翰戢,沉犀鎖鑰深。寂寥風雨夜,欹枕聽龍吟。
三經江上寺,此度扣仙靈。一水中分綠,兩崖相對青。烏棲山瘴暝,水落露華零。夜色猶堪戀,猿啼不忍聽。
舟下豐城十里馀,樹煙鷗泊盡人居。是間欲畫已不得,況有亂舟來捕魚。
曉甑初炊早稻鮮,傳呼與覓賣魚船。可憐彈鋏竟成恨,空對筠籃翠柳穿。
獨立坤維老作家,
心無二用裂千差。
自從行道威音外,
見著枯樁幾度花。
十里晴湖光接天,
一竿漁釣任蹁躚。
得魚沽酒維舟晚,
醉臥青山綠樹邊。
前生老居士,識我臭味同。
詩囊欲往來,一別已再冬。
相從能幾何,歲晚驚飄蓬。
須賦早歸歟,共老千巖松。
避人便小疾,省事喜閑身。
并海魚鹽聚,入秋風雨頻。
元知器苦窳,空有膽輪囷。
轑飯聊同飽,知君不笑貧。
白頭為客昔人悲,況復行當此亂離。
江國昔年曾失路,才名今日恐非時。
只身旅食仍依友,萬里家書欲寄誰。
莫向天涯重留滯,青山還有白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