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川楚捷音喜而有作 其二
漢水奔流急,巴山夜雨寒。
投戈思扼險,拔劍喜登壇。
壯士論功易,饑黎轉餉難。
中原消息近,莫便卸征鞍。
漢水奔流急,巴山夜雨寒。
投戈思扼險,拔劍喜登壇。
壯士論功易,饑黎轉餉難。
中原消息近,莫便卸征鞍。
漢水湍急地奔流,巴山的夜雨透著寒意。放下兵器想著扼守險要之地,拔出寶劍欣喜能登上將壇。壯士論功容易,可讓饑餓的百姓轉運糧餉卻困難。中原傳來的捷報越來越近,不要就這么卸下征戰的馬鞍。
漢水:長江最大支流,在今陜西、湖北等地。
巴山:泛指四川、重慶一帶的山。
投戈:放下兵器。
登壇:登上將壇,指被任命為將領。
饑黎:饑餓的百姓。
轉餉:轉運糧餉。
此詩可能創作于清朝平定川楚白蓮教起義時期。當時戰事緊張,朝廷調兵遣將進行鎮壓。詩人聽聞川楚戰事傳來捷報,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既為勝利欣喜,也關注到戰爭給百姓帶來的苦難。
這首詩主旨明確,既表達對勝利的喜悅,又強調關注民生和持續作戰的必要性。其特點是情感豐富,將欣喜、憂慮等情感交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思考。
瑤箋乙乙喜穿珠,宛向中天詠白榆。
句好情翻增舊雨,時艱我亦悵前途。
效顰且博群兒笑,得雋當哀眾草蕪。
誰道長安原近日,三千弱水隔蓬壺。
長亭歲暮迥銷魂,如此荒寒類玉門。愁縷怕撩衰鬢影,華年難憶舊眉痕。景催瘦馬投孤店,云擁盤鴉落廢村。自別鄉關愁庾信,生平蕭瑟漫評論。
望秋先自感離霜,況復凋零遍曲塘。垂老官軍羈塞檄,稅愁津吏發車箱。獨留雨雪嗟行役,無復風姿動帝王。陵谷變時詞客盡,令人常憶果園坊。
相逢游子嘆無衣,回首攀條往跡非。故國纖腰隨日減,長途冷眼看人稀。九邊羌笛愁天遠,十月鄉心傍雁飛。休向都門問青瑣,一般蕭瑟與時違。
膏沐青絲劇可憐,為誰消瘦剩荒煙。未應南國春常在,自別西風力更綿。大好光陰思去日,再逢華茂定明年。姑蘇臺略垂垂樹,每憶飛花落酒邊。
樹頭樹底覓殘紅,
一片西飛一片東。
自是桃花貪結子,
錯教人恨五更風。
童子論交二十年,
舊游濩落已茫然。
石湖三月梨花雨,
忽漫相逢野寺前。
遠卻囂塵制芰衣,野塘安處憺忘歸。
良疇佳圃怡朝夕,白水青山省是非。
醉里乾坤類箕潁,閒中今古在皇羲。
人生肥遁如斯足,多少功名與愿違。
忽有一飛鳥,五雜英華華。
一鳴眾鳥至,再鳴眾鳥羅。
長鳴搖羽翼,百鳥互相和。
簽蟹新肥煮酒香,旅人初在泰州嘗。知君家有茅容母,更買鱸魚奉一觴。
一路車篷夾岸多,一重官柳一重河。天寒不惜牽舟苦,為有君園在薜蘿。
端委猶堪致太平,龍舟錦纜竟何成。
空馀細水緣堤曲,別有垂楊帶晚晴。
社燕歸來如有恨,閒花開遍不知名。
行人誰管興亡事,但說揚州接汴京。
冰棱玉尺倚容臺,一片孤忠天地哀。
儼爾須眉留四皓,黯然慧孛入三臺。
引年難遂懸車去,逐日徒悲化杖回!
深負先生歸骨望,吳江楓冷鶴還來。
習老蒙翁兩達尊,借他僧偈說慈云。一番入寺一感愴,細讀古碑端憲文。
景照堂中憩佛騷,闌干憑處接云高。賦詩時會苦吟甫,破約難留嗜酒陶。
小欄干早梅初破,紙窗微逗香縷。冰輪似水霜天凈,遙想玉門開路。憑記取,向雪后,沖寒一片玲瓏樹。歸來歲暮,把衣卸盤雕,簾垂銀蒜,款款夜深語。
年光近,又被春禽喚曙,匆匆凍臘將去。牙香繡袋渾閑事,那比蠻箋鈿柱。驚節序,恰十九,東坡十二君初度。酣馀起舞,擬譜鶴南飛,樽前狂叫,側帽睨今古。
贊嘆竹庵也是妙喜,罵詈竹庵也是妙喜,贊之罵之各有所以。
贊之者為渠具衲僧正眼,罵之者為渠浸在醋甕里。
或曰如竹庵之為宗師也,不可贊不可罵。
精金美玉自有定價,贊之罵之徒增話把。
妙喜聞之笑而不答,但拊掌叩齒三下,從教渠贊龜打瓦。
甲第初膺百粵侯,風深為政幾人儔。
月明彩雉迎花舞,天凈飛鳧傍漢留。
應宿清光臺斗動,紀屏新字御香浮。
勛名此日隆隆起,會送夔龍拜冕旒。
來往人喧古渡頭,漁翁搖漾蕩扁舟。
丁當幾韻榔初響,欸乃數聲歌未休。
歡酌瓦瓶蓬月夜,醉吹橫笛海天秋。
相逢相問漁樵外,更有誰閑似白鷗。
天錫興王佐,三朝秉化鈞。
平生清儉節,臨老退閒身。
赤舄榮封國,緇衣美世臣。
永陪英廟享,千載德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