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三首 其三
忽有一飛鳥,五雜英華華。
一鳴眾鳥至,再鳴眾鳥羅。
長鳴搖羽翼,百鳥互相和。
忽有一飛鳥,五雜英華華。
一鳴眾鳥至,再鳴眾鳥羅。
長鳴搖羽翼,百鳥互相和。
忽然飛來一只飛鳥,它五彩斑斕,光彩奪目。它叫一聲,眾多鳥兒都飛來了;叫第二聲,眾鳥圍攏過來。它長聲鳴叫并扇動羽翼,百鳥相互應和。
五雜英華華:形容鳥兒羽毛五彩斑斕、光彩艷麗。英,花;華華,光彩繁盛的樣子。
羅:聚集、圍攏。
和:應和。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看到群鳥聚集、和鳴的場景之后,借景抒情,有所感悟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通過飛鳥與眾鳥的互動,展現出一種領袖與群體的關系。其特點是形象生動,以鳥喻人。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詩歌創作關注自然、借物抒情的特點。
鏡湖渺渺煙波白,不與人間通地脈。騎龍古仙絕火食,慣住空山嚙冰雪。東皇高之置度外,正似人中巢許輩。萬木僵死我獨存,本來長生非返魂。小雪湖上尋梅時,短帽亂插皆繁枝。路人看者竊相語,此老胸中常有詩。歸來青燈耿窗扉,心鏡忽入造化機。墨池水淺筆鋒燥,笑拂吳箋作飛草。
種葵北園中,葵生郁萋萋。朝榮東北傾,夕穎西南晞。零露垂鮮澤,朗月耀其輝。時逝柔風戢,歲暮商猋飛。曾云無溫夜,嚴霜有凝威。幸蒙高墉德,玄景蔭素蕤。豐條并春盛,落葉后秋衰。慶彼晚凋福,忘此孤生悲。
老來卻憶少相過,別自何年白發多。山葉抱蟬蟲吊夜,去看滄海壯秋波。
碧水清霜冷缊袍,無媒滄海詫相遭。冥鴻戀野有何意,獨鶴橫秋他自高。三島樓臺生夢想,二儀風雨入詩騷。誰人更念蘇司業,為解金龜換濁醪。
松關竹徑帶晴煙,家住溟州第二天。繞屋溪聲來更遠,卷簾山色自堪憐。家人宿火炊籬菜,坐客清談汲茗泉。偏縛塵纓為傲吏,幾將鄉思賦歸田。
吾廬好,氣象絕清高。生意古今惟種樹,雄心朝暮慣聽潮。何處著塵勞。
日晚津亭鳴鼓,雁驚南浦。霜螯在手酒盈樽,休更問沙場苦。青史幾番今古。繪成愁譜。兩條樺燭四條弦,恁消得廉纖雨。
讀書求甚解,汲汲何時已。紛然四海間,臭味少相似。人誰識致知,人誰務窮理。不專尚空言,但祇事苛禮。曾莫如老莊,猶解究生死。斯文今淪亡,吁嗟乎馀子。
攬衾起中夜,抱膝故沉吟。未了心頭話,誰拈指上琴。去云天共遠,來月夜同深。何物憑消遣,惟應酒自斟。
小蓬萊對望秦山,有會無邊不解顏。太守新詩踰百首,邇來傳誦滿人間。
主賓會合風云異,醉后添杯禮義全。棒打自家親骨肉,叢林扛鼓返成冤。
探盡囊中換賦金,弊裘已畏早霜侵。風煙并起思鄉念,霄漢常懸捧日心。官舍已空秋草綠,空齋長掩暮云深。甘泉未厭楊雄賦,會待吹噓定至音。
永夜愴離析,同心耽宴游。世情俱慷慨,鄉意轉綢繆。竹戶霜燈裊,風城海角流。豫章天更遠,燕北有高樓。
好春蠶事早。竹外籬邊,豆花香了。自挈筠籠,摘得綠珠遠小。城里新開菜市,應不比、家園風調。櫻筍較。甘芳略勝,點鹽剛好。曾聞峽口逢仙,說姊妹相攜,世塵難到。近日相煎,怕被豆根詩惱。寄與嘗新一笑。想念我、晨妝眉掃。風露曉。園中芥荃將老。和章來不早。又碧池深漲,綠荷開了。消夏閑吟,正拂浣花箋小。軍將打門傳送,剛譜得、紅閨新調。誰唱定風波,墨向盾頭磨好。堪憐十四瓊枝,似四折瓜稀,仙凡顛倒。且向深山,聊避六根煩惱。偶得開顏一笑。便一斗胸中塵掃。清鏡曉。提防玉關人老。
一曲清歌送謝安,青云天上憶彈冠。千秋苜蓿歸秦壘,九伐威儀肅漢官。涿鹿月連弓影合,盧龍霜落劍花寒。明時自笑終童老,欲請長纓愧羽翰。幾年投筆上皇都,誰識高陽舊酒徒。裂帛始通鴻雁塞,登樓今拜鳳凰圖。吹笳暗落胡人淚,牧馬群空漢月孤。行矣莫忘黃石語,麒麟回首即江湖。漢苑聲華識弭貂,鶯花吹送木蘭橈。新攜馬骨雄燕市,舊賜龍泉掛斗杓。供帳夜懸南海月,談鋒春落大江潮。長楊況值誇胡日,絕漠何人更射雕。縉云繚繞入殘春,客散津亭柳色新。衣布尚憐天下士,高歌誰是眼中人。商山豹霧依黃鵠,渭水漁竿起綠蘋。為報桃花莫相笑,金章元傍赤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