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京留別祁羨仲諸子
江亭酒盡晚煙浮,
漂泊人操小小舟。
接地月明疏雨后,
隔溪漁唱夜潮頭。
素衣總與緇塵慣,
佳句能支道路愁。
他日京華千里夢,
雁書遲爾慰登樓。
江亭酒盡晚煙浮,
漂泊人操小小舟。
接地月明疏雨后,
隔溪漁唱夜潮頭。
素衣總與緇塵慣,
佳句能支道路愁。
他日京華千里夢,
雁書遲爾慰登樓。
江邊亭中酒已飲盡,晚煙輕輕浮動,漂泊的人駕著一葉小舟。稀疏雨后,明月接地般明亮;夜潮涌來,隔溪傳來漁歌。素白的衣裳早已習慣京城的塵土,友人的佳句能消解旅途的愁悶。他日在千里外的京城追夢,盼你遲來的書信慰藉我登樓的思念。
緇塵:黑色的塵土,借指京城的塵埃,語本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
雁書:指書信,古代有鴻雁傳書的傳說。
登樓:化用王粲《登樓賦》典故,原指客居他鄉登樓思歸,此處指對友人的思念。
此詩應為詩人赴京城前與友人祁羨仲等告別時所作。詩中'漂泊人''道路愁'等語,可見啟程時的行旅況味;'京華千里夢'則暗示對京城生活的期待,整體反映了古代文人赴京求仕或游歷前與友人話別的常見場景。
詩寫留別之情,以江邊話別場景起,借自然之景與生活細節(素衣緇塵)烘托離緒,又以'佳句能支愁'轉寫友情慰藉,末句'雁書慰樓'寄望未來聯系,既見漂泊之苦,更顯友情之暖,是一首情景交融、意蘊悠長的離別詩。
通靈一顆正金丹,不在天涯地角安。
討論窮經深莫究,登山臨水杳無看。
光明暗寄希夷頂,赫赤高居混沌端。
舉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圣弗為難。
二氣播萬有,化機無停輪。
而我操其端,乃能出陶鈞。
寥寥大漠上,所遇皆清真。
澄瑩含元和,氣同自相親。
絳樹結丹實,紫霞流碧津。
以茲保童嬰,永用超形神。
半紅半黑道中玄,水養真金火養鉛。
解接往年三寸氣,還將運動一周天。
烹煎盡在陰陽力,進退須憑日月權。
只此功成三島外,穩乘鸞鳳謁諸仙。
圣人重周濟,明道欲救時。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嘗緇。
興言振頹綱,將以有所維。
君臣恣淫惑,風俗日凋衰。
三代業遽隕,七雄遂交馳。
庶物墜涂炭,區中若棼絲。
秦皇燎儒術,方冊靡孑遺。
大漢歷五葉,斯文復崇推。
乃驗經籍道,與世同屯夷。
弛張固天意,設教安能持。
不求朝野知,臥見歲華移。
采藥歸侵夜,聽松飯過時。
荷竿尋水釣,背局上巖碁。
祭廟人來說,中原正亂離。
萬方厭秦德,戰伐何紛紛。
四皓同無為,丘中臥白云。
自漢成帝業,一來翼儲君。
知幾道可尚,隱括成元勛。
修生一路就中難,迷者徒將萬卷看。
水火均平方是藥,陰陽差互不成丹。
守雌勿失雄方住,在黑無虧白自干。
認得此般真妙訣,何憂風雨妒衰殘。
浮生不實為輕忽,衲服深藏奇異骨。
非是塵中不染塵,焉得物外通無物。
共語難兮情兀兀,獨自行時輕拂拂。
一點刀圭五彩生,飛丹走入神仙窟。
時既暮兮節欲春,山林寂兮懷幽人。
登奇峰兮望白云,悵緬邈兮象欲紛。
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風颼颼吹日晚。
不見其人誰與言,歸坐彈琴思逾遠。
華陽山里多芝田,華陽山叟復延年。
青松巖畔攀高干,白云堆里飲飛泉。
不寒不熱神蕩蕩,東來西去氣綿綿。
三千功滿好歸去,休與時人說洞天。
玄門帝子坐中央,得算明長感玉皇。
枕上山河和雨露,笛中日月混瀟湘。
坎男會遇逢金女,離女交騰嫁木郎。
真個夫妻齊守志,立教牽惹在陰陽。
悟了長生理,秋蓮處處開。
金童登錦帳,玉女下香階。
虎嘯天魂住,龍吟地魄來。
有人明此道,立使返嬰孩。
曾戰蚩尤玉座前,六龍高駕振鳴鑾。
如來車后隨金鼓,黃帝旗傍戴鐵冠。
醉捋黑須三島黯,怒抽霜劍十洲寒。
軒轅世代橫行后,直隱深巖久覓難。
鸞鳳棲瑤林,雕鶚集平楚。
飲啄本殊好,翺翔終異所。
吾方遺諠囂,立節慕高舉。
解茲區中戀,結彼霄外侶。
誰謂天路遐,感通自無阻。
南有天臺事可尊,孕靈含秀獨超群。
重重曲澗侵危石,步步層巖踏碎云。
金雀每從云里現,異香多向夜深聞。
當知此界非凡界,一道幽奇各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