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 四十四
半紅半黑道中玄,水養真金火養鉛。
解接往年三寸氣,還將運動一周天。
烹煎盡在陰陽力,進退須憑日月權。
只此功成三島外,穩乘鸞鳳謁諸仙。
半紅半黑道中玄,水養真金火養鉛。
解接往年三寸氣,還將運動一周天。
烹煎盡在陰陽力,進退須憑日月權。
只此功成三島外,穩乘鸞鳳謁諸仙。
半紅半黑蘊含著道的玄妙,水滋養真金火滋養鉛丹。能承接往年的元氣,還通過運動運轉周身。烹煎都依靠陰陽之力,進退要憑借日月的權變。只要此功修成于三島之外,就能穩穩乘坐鸞鳳去拜見諸位仙人。
半紅半黑:在道教煉丹術中可能代表不同的物質或狀態。
中玄:指其中的玄妙。
真金、鉛:道教煉丹術語,代表不同的藥物成分。
三寸氣:指元氣。
一周天:指人體氣血循環一周。
陰陽力:陰陽的力量,是道教理論中重要概念。
日月權:日月的變化規律,在煉丹術中有指導意義。
三島:傳說中的海上仙島。
鸞鳳:神話中的神鳥。
此詩創作應與道教煉丹修仙文化盛行的背景有關。在古代,道教追求長生不老,煉丹術是重要實踐方式。詩人可能是一位道教信徒或煉丹者,在自身修煉過程中創作此詩,表達對修仙的感悟和期待。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煉丹修仙,突出特點是充滿道教色彩,以專業術語描述修仙過程。它反映了當時道教文化的影響,在道教文學中有一定價值,體現了古人對長生的追求。
醉客滿船歌月明,隔江燈影逐人行。帆沖雨腳回京口,鐘送潮頭打石城。南渡衣冠愁北望,東皋簫鼓報西成。桑田海水依然在,不管人間有變更。
萬竹深深一徑斜,草堂門巷接江沙。主人游宦不歸去,時有白鷗來釣槎。
心事悠悠逐去鴻,夢魂渺渺入西風。無邊木葉無窮恨,一夜秋容滿鏡中。
文園多病厭文君,恨入金徽不忍聞。寂寞高臺留古跡,來牛去馬自成群。
摩挲苔刻讀殘文,往事悠悠付夕曛。野蝀未收前澗雨,山風遙送隔溪云。霸圖馭世應多術,王道驅民不掩群。臨汝依稀同漢沔,曾無垂涕到裴君。
鸞駕翩翩馭晚風,積蘇宮闕夜濛濛。明朝遣覓鐵如意,應在涼州酒肆中。
譚馬丘劉四個師,逍遙自在做修持。周天磨鍊無窮寶,一片靈光自得知。
園中有亭沼,宦邸得幽棲。曲折由人勝,深沉使客迷。竹枝風外裊,蓮葉雨中低。我欲盡奇絕,明朝還杖藜。
燕尾形分,鵝溪幅掛,焚香正裊窗紗。揀來湘竹,裝點玉鉤斜。一軸紅絲小絆,麻姑樣、鳥爪全抓。鷗波館、么鬟笑捧,名字混雙鴉。看花。如霧里,煙云過眼,老作生涯。展清風四壁,高處尋他。坐我溪山杳靄,疑幽火,誤照魚叉。題詩好,溫郎手捷,冰柱賽劉家。
裊裊東風處處吹,蕭條門巷自堪悲。獨斟柏葉愁如縷,閒對菱花鬢有絲。三十虛名歸馬齒,半生薄命怨蛾眉。寒梅不管人無賴,開遍南枝與北枝。
故里何人起臥龍,飄然琴劍只西東。馬頭忽與長安近,又聽三茅觀里鐘。
絕無聲色動凡情,香比江梅分外清。欲問此根何處得,游蜂多思近經營。
春事已如許,柳眼早依依。故園桃李何似,芳蕊想團枝。此地嵩高名里,信美元非吾土。清夢繞瀍洢。扶杖欲行樂,還使我心悲。對琴書,歌一闋,引千卮。昔曾擊楫,今日投老嘆吾衰。睡起推窗凝睇,失喜柔桑微綠,便擬作春衣。搔首長吟處,此意有誰知。
每夜燒燈頻草奏,夜分直到御前開。中官門隙爭傳遞,知是南宮禮疏來。
華發當年倚笑看,北堂春色映朱闌。披圖彷佛慈顏在,零落霜風夜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