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補蘭亭詩缺
韨除屬上巳,嘉會時未央。
列坐遵枉渚,俯流唼飛觴。
微酣發清嘯,天籟無短長。
真宰契溟涬,陳跡歸荒唐。
應龍行天衢,游魚樂濠梁。
鉅細各有適,高深非所量。
達人垂大觀,萬殊歸一觴。
一觴復能幾,激水流湯湯。
韨除屬上巳,嘉會時未央。
列坐遵枉渚,俯流唼飛觴。
微酣發清嘯,天籟無短長。
真宰契溟涬,陳跡歸荒唐。
應龍行天衢,游魚樂濠梁。
鉅細各有適,高深非所量。
達人垂大觀,萬殊歸一觴。
一觴復能幾,激水流湯湯。
除去祭祀在三月初三,美好的聚會正熱鬧。人們依次坐在曲折的水洲旁,俯身流水傳遞酒杯。微醉時發出清越的嘯聲,自然之音無長短之分。與造物者契合于混沌之境,過往之事都成荒唐。應龍在天空遨游,游魚在濠梁自得其樂。大小事物各得其所,其高深難以估量。通達之人有宏大的視野,萬物差異都歸于一杯酒。一杯酒能喝多久,那激流水聲滔滔不絕。
韨除:除去祭祀。上巳:農歷三月初三。
未央:未盡,未已。
枉渚:彎曲的水洲。唼:傳遞。
天籟:自然界的聲音。
真宰:指造物者。溟涬:混沌不分的狀態。
應龍:古代神話中一種有翼的龍。天衢:天空廣闊處。濠梁:濠水上的橋梁,出自《莊子·秋水》中莊子與惠子觀魚的故事。
鉅細:大小。
達人:通達之人。垂:有,擁有。大觀:宏大的景象。
湯湯:水流大而急的樣子。
蘭亭詩是東晉時期文人雅士在蘭亭聚會時所作。此詩擬補蘭亭詩缺,東晉時期玄學盛行,文人多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作者可能在類似蘭亭雅集的場合,受當時氛圍和思潮影響而創作,以表達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萬物各得其所的認知和豁達的人生態度。其特點是融合自然意象與哲理思考,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如蘭亭集序知名,但也反映了東晉時期文人的思想和創作風格。
仕宦晚益困,忽驚朝露晞。
嗟嗟命不偶,事事志多違。
直節未嘗屈,英魂何所依。
有材真國器,無悶即天機。
前日猶言笑,今亡果是非。
城南春滿路,空見素旌歸。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默識時。
初有意時如父子,到無情處類蠻夷。
睛前成敗尚不見,天下安危那得知。
始信知人是難事,堯夫非是愛吟詩。
申命增華袞,遺忠動紫宸。
世風存令子,暮哭有慈親。
復辟前言在,論兵密疎陳。
如何年不永,無路問蒼旻。
危磴通高閣,登臨境迥清。
云開千岫出,雪霽一川明。
斷雁來孤影,遙泉落細聲。
野煙依竹見,溪樹與橋平。
已助騷人思,空搖遠客情。
扁舟如可泛,歷歷是江程。
堯夫自處道如何,滿洛陽城都似家。
不德于人焉敢異,至誠從物更無他。
眼前只見羅天爵,頭上誰知換歲華。
何止春歸與春在,胸中長有四時花。
昔年文酒自為情,身外鴻毛萬事輕。
暑醉每憐風引夢,夜歸多見月隨行。
重尋蘭若余芳在,卻怪桑門老態生。
點數朋游今有幾,拂塵看字淚先橫。
御筆新除三諫官,士民千口盡相歡。
昔時流落丹心在,自古忠賢得路難。
好竭謀猷居帝右,直須風采動朝端。
人生萬事皆塵土,惟是功名永遠看。
攢宮開七月,隧路閉千秋。
地帶三川拆,天含萬國愁。
鳥云知圣沒,龍駕想神游。
厚祿將無報,慙恩更白頭。
人無好勝,事無過求。
好勝多辱,過求多憂。
憂辱并至,道德弗游。
不止人患,身亦是仇。
今日已前事,知非心可憑。
虛言安足道,實行又何矜。
無藥醫衰老,有詩歌圣明。
縱然時飲酒,未肯學劉伶。
子孝親兮弟敬哥,休殘骨肉起風波。
劬勞恩重須當報,手足情深要取和。
公藝同居今古罕,田真共處子孫多。
如斯遐邇皆稱美,子孝親兮弟敬哥。
何者謂之幾,天根理極微。
今年初盡處,明日未來時。
此際易得意,其間難下辭。
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秋色已寥落,清溪才此行。
船移酒杯側,魚得鲙刀鳴。
日色浮兼動,風痕滅又生。
從知隠者趣,不獨傲榮名。
東吳王孫歸掛冠,玉絲紅鲙滿雕盤。
狂吟但覺日月久,醉舞不知天地寬。
小圃移花山客瘦,夜窗搗藥橘童寒。
新書近日成多少,且告先生旋借看。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髣髴時。
寫字吟詩為潤色,通經達道是镃基。
經綸亦可為余事,性命方能盡所為。
可謂一生男子事,堯夫非是愛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