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詞七首 其七
攢宮開七月,隧路閉千秋。
地帶三川拆,天含萬國愁。
鳥云知圣沒,龍駕想神游。
厚祿將無報,慙恩更白頭。
攢宮開七月,隧路閉千秋。
地帶三川拆,天含萬國愁。
鳥云知圣沒,龍駕想神游。
厚祿將無報,慙恩更白頭。
七月開啟攢宮,墓道從此關閉千秋萬代。大地如三川分裂般悲戚,天空似含著萬國的哀愁。烏云仿佛知曉圣上駕崩,仿佛能想象圣上的龍駕在天上神游。享受著優厚的俸祿卻無法報答圣恩,慚愧于皇恩,人已白頭。
攢宮:古代皇帝、皇后暫殯之所。
隧路:墓道。
三川:指河、洛、伊三川,這里泛指大地。
圣沒:圣上駕崩。
龍駕:指皇帝的車駕,這里代指皇帝。
厚祿:優厚的俸祿。
慙恩:慙同“慚”,慚愧于皇恩。
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首詩創作于仁宗皇帝駕崩之后,當時舉國哀悼。詩人面對仁宗的離世,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此詩,表達對皇帝的哀思和無法報答皇恩的愧疚。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仁宗皇帝駕崩,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營造出宏大而哀傷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它是研究當時社會對仁宗皇帝評價以及君臣情感的重要資料。
人世黃泉祇一遭,見幾而作是英豪。眼前速把機關轉,莫待臨時赴市曹。
蓮出泥中不染泥,籠中跳出是男兒。分明說與封后路,方是人間事業奇。
東漢恥機權,君子多硁硁。悲哉陳與竇,謀疏功不成。
其時涼州反,有人頒孝經;意欲口打賊,賊聞笑不勝。
雖無補國家,尚未遠人情。一變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學主靜,人死不聞聲。魏公敗符離,自夸心學精。
殺人三十萬,于心不曾驚。似此稱理學,何處托生靈。
嗚呼孔與孟,九泉涕沾纓。
曾經滄海小波瀾,
杜牧揚州夢已殘。
別有情懷向君說,
好花多半霧中看。
堆案牛腰萬軸,消磨不盡詩情。定應是我輩語,擲地當作金聲。
西牧村風流老,翰林里供奉人。去之雖五百載,斬新料敵堪親。
從來賜達由果,不說島瘦郊寒。政譽追還小范,詩名壓倒方干。
脫腕流泉纚纚,忘懷大智閑閑。學蘇二李十二,笑山谷陳后山。
雅頌意久不聞,周孔業將遂堙。若要興滅繼絕,不妨動地驚人。
詩聲長甬則震,筆陣戰功曰多。自抽天上機杼,不落人間臼科。
玄思上窺姚姒,后塵肯逐梁齊。誰言今世第一,我自古人與稽。
小人區釜升斗,明公鐘鼎尊罍。難學將軍競病,且隨寒士敲推。
苦心自在阿堵,圣處誰知寧馨。佳句忽來天外,恰能當當亭亭。
朅來此事盡廢,少日論功未深。欲覓仙人一指,要看月脅天心。
世事如今果大難,
人情反覆似波瀾。
只須靜守江頭看,
不上灘來便下灘。
回舟逆水甚徐徐,
尚距桐江百里馀。
只有夢魂無阻礙,
夜來先已到吾廬。
寡合知無援,多言得屢憎。
自嗤三已仕,深愧上乘僧。
去國嗟年暮,持家尚夙興。
他時遺世譜,清白或壺冰。
霰外閑飛幾片輕,回瞻平甸巳盈盈。
梅趺出色翻紅栗,草甲棲心映綠晶。
云幕空輪千影轉,風回池縠萬雙迎。
南塘曲岸誰相待,不惜明珠百斛傾。
欲把群葩次第分,
桃粗杏俗未應論。
寒梢清絕世無比,
且趁繁開倒綠樽。
莫笑茅廬迮,何曾厭日長。
飯馀餐酪滑,浴罷葛巾涼。
落日桐陰轉,微風梔子香。
貧家猶裹粽,隨事答年光。
海天風雨欲平沉,六月陰涼襲葛襟。
濕氣朝看黃耳菌,老懷閒羨白頭禽。
空階久任無心滴,野草偏如有意侵。
不是維摩頻隱幾,聊將震撼試潮音。
金山見寺不見山,焦山見山不見寺。
山城四立抱寺門,竹樹藤蘿鎖幽翠。
波濤之中無波濤,天地之外有天地。
白云黃葉今古情,溫巖紆谷中和氣。
我來此間得靜觀,但見林杪危檣紛來去。
掃苔何處問焦君,一枕石床消萬慮。
莫管煙島茫茫,海市蜃樓幻奇異。
熱官不拜意何如,詔改冬卿眷禮殊。
保晚節香似公少,問今日愈造朝無。
儒紳易以黃金帶,宮錦加諸白布襦。
直待鋪張太平了,卻尋北阜與東湖。
過孤山懷林處士
水龍吟
月明仙鶴飛來,孤山山上人吹笛。一湖云水,兩堤煙草,四山花石。漱雪心清,餐霞肌冷,個人無匹。便茂陵老去,玉簪殉土,終不上、相如冊。
尚有玉梅相識,好姻緣、古今難得。笑他蘇小尋郎,橋畔香車油壁。菊蕊煎茶,淥波釀酒,陪君蘇白。想天寒、竹里詩魂,可許我、呼而出。
不紹金輪尊貴位,被人打落當門齒。
難亸梁王掘地埋,脫身留得空棺履。
死款供成,臨文不諱。
乳竇今朝報不平,臭煙蓬?薰他鼻。
任是老頑,也須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