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亭林從大同來暫過東昌
一夕三年別,疏鐙話舊游。長征還帶劍,遠望欲登樓。
月落青山夜,云回紫塞秋。故鄉何處是,此地即并州。
吾道看如此,天涯去住難。班荊留款坐,剪韭勸加餐。
暮雨吟蛩切,秋風落雁寒。仲連臺畔路,明日又漫漫。
一夕三年別,疏鐙話舊游。長征還帶劍,遠望欲登樓。
月落青山夜,云回紫塞秋。故鄉何處是,此地即并州。
吾道看如此,天涯去住難。班荊留款坐,剪韭勸加餐。
暮雨吟蛩切,秋風落雁寒。仲連臺畔路,明日又漫漫。
一夜之間仿佛過了三年的分別時光,在稀疏的燈光下暢談舊日的游歷。你遠行還帶著佩劍,遠望時想登上高樓。月亮落下,青山籠罩在夜色中,云朵回旋,紫塞迎來了秋天。故鄉在哪里呢,這里就如同并州一樣。我的道就是如此,在天涯是去是留都很艱難。鋪荊而坐熱情款待,割來韭菜勸你多吃點飯。暮雨中蟋蟀的叫聲急切,秋風里大雁的身影帶著寒意。仲連臺畔的路,明天又將是漫長無盡。
一夕三年別:形容分別雖久,相聚一夜卻如時光飛逝。疏鐙:稀疏的燈光。鐙,同“燈”。長征:遠行。紫塞:北方邊塞,這里指長城。并州:古州名,在今山西一帶。班荊:鋪荊于地,坐于其上,指朋友相遇,共敘情懷。剪韭:出自杜甫“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指以新鮮蔬菜待客。仲連臺:戰國時魯仲連射書救聊城之處。
顧炎武一生輾轉多地,進行反清復明活動。此詩創作于他從大同前往東昌途中暫作停留時。當時社會處于明清易代之際,局勢動蕩不安,顧炎武心懷家國理想,卻四處漂泊,在與友人相聚時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著與友人的相聚、對故鄉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景情交融。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顧炎武詩歌關注現實、情感深沉的風格,反映了時代的滄桑巨變和文人的家國情懷。
破頭峰下,龍象雜遝。
衣付小兒,道傳嬾衲。
乃爾相違,求人為法。
天書至門,堅臥不答。
念諸眾生,捕風捉影。
十地治之,猶未蘇醒。
師發笑曰,何必眩瞑。
但勿強名,自然無病。
長沙大蟲今尚在,眼吻開合珠光彩。
妙年憑陵舌翻海,衲僧呼作叢林客。
邇來頭有把茅蓋,栽田博飯自扶耒。
禪道從他別人會,且復閑眠搔癢背。
兩鬼投書,與僧聚語。
師竊聞之,抱膝回顧。
我心均平,等視諸趣。
一念舍心,即離五怖。
道非止精進,此意曾密傳。
宴坐歷十劫,佛法不現前。
一乘論知見,三獸分圣賢。
君看娑竭女,初不學安禪。
僧嬰王難,情觀可丑。
夙業純熟,所以甘受。
受盡還無,何丑之有。
轉重還輕,佛恩彌厚。
塵勞山峻鐵崔嵬,曾向慈明喝下摧。
解作隱身衣帶露,不須彈指閣門開。
三關未透從教去,萬里追思卻再回。
已墜綱宗誰整頓,杖藜今日獨登臺。
朔風吹雪填廬屋,一味饑寒尋范叔。
綈袍安敢望故人,藜莧從來誑空腹。
近聞陶令并無儲,不獨魯公新食粥。
波棱登俎稱八珍,公子未應譏世祿。
山僧一食不過午,忍饑學道忘辛苦。
書生事業乃爾勤,夜然膏火窮今古。
要將五鼎同釜鐺,簞瓢未可輕原生。
肉食紛紛固多鄙,吾寧且啜小人羹。
三界種性,有萬妍丑。生順死逆,夢夜想晝。
往復無間,聲度垣牖。皆依末那,戲論成就。
而末那體,無作無受。譬如空花,實無而有。
一念了知,光明通透。我如是見,無有錯謬。
是為心宗,祖佛授手。孰振頹綱,秀杰奇茂。
稽首永明,月臨星斗。
已矣君休問十年,相逢定怪兩華顛。
長卿猶作文園令,蘇晉長齋繡佛前。
隱幾不堪居士病,在家空學小乘禪。
隙駒安用徒勞苦,為我西來數擊鮮。
兀坐等閑酬客問,碌磚拋出亦光生。
欲憑妙語分賓主,須識塵機有濁清。
麟角譽高推獨步,石頭路滑苦難行。
草庵依舊青松下,睡起晴窗撥眼明。
妄想無性,證不滅受。前圣所知,轉相授手。
風煙花開,器界以形。霜露果熟,王子乃生。
護持佛乘,指示心體。但遮其非,不言其是。
嬰兒索物,意正語偏。哆啝之中,語意俱捐。
我方涇渭同流,笑中軟頑滑頭。
為君人境俱奪,閙里白拈巧偷。
如水洗水,相樓打樓。
從來脫略無窠臼,接得南泉嗣趙州。
心花開敷,行象明潔。
翛然宴坐,秀目豐頬。
萬象之語,六根之功。
以手搏取,置不言中。
多寶重來應為法,塔中全體不鮮陳。
卻思平日分身集,何似今朝一句親。
略露爪牙藏理窟,不留影跡走機輪。
叢林欲問南陽事,我是躭源老應真。
觀前后身,兩鏡一面。左右對之,三者頓現。
今非昔是,增金以黃。昔非今是,謗沉無香。
已絕死生,豈纒老少。全機現前,常明而妙。
夜江佐舟,吾今渡汝。句中之眼,如水有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