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祖師畫像贊 四祖
破頭峰下,龍象雜遝。
衣付小兒,道傳嬾衲。
乃爾相違,求人為法。
天書至門,堅臥不答。
念諸眾生,捕風捉影。
十地治之,猶未蘇醒。
師發(fā)笑曰,何必眩瞑。
但勿強名,自然無病。
破頭峰下,龍象雜遝。
衣付小兒,道傳嬾衲。
乃爾相違,求人為法。
天書至門,堅臥不答。
念諸眾生,捕風捉影。
十地治之,猶未蘇醒。
師發(fā)笑曰,何必眩瞑。
但勿強名,自然無病。
在破頭峰下,眾多有修行、有氣勢的人聚集在一起。四祖把法衣傳給了年幼的道信,將佛法傳給了看似慵懶的僧人。他們這樣相背而行,為了佛法去尋求他人。皇帝的詔書送到門前,四祖卻堅定地躺著不回應。想到眾生們,就像捕風捉影一樣追求虛幻。用十地菩薩的修行方法來對治,他們還未蘇醒。祖師笑著說,何必用劇烈的手段呢。只要不強行去命名、分別,自然就沒有煩惱了。
龍象雜遝:龍象指有修行、有氣勢的人,雜遝形容眾多、雜亂的樣子。
嬾衲:指看似慵懶的僧人。
乃爾:如此、這樣。
天書:指皇帝的詔書。
十地:佛教術語,指菩薩修行的十個階位。
眩瞑:本指用藥后產生的頭暈目眩等反應,這里指用劇烈的手段。
此贊是為四祖道信畫像而作。四祖道信是禪宗第四代祖師,在破頭峰傳法。當時佛教發(fā)展,修行者眾多,同時也存在眾生對佛法理解不透徹、追求虛幻的現(xiàn)象。作者通過此贊來贊頌四祖的事跡和佛法智慧。
這首贊詩主旨是贊頌四祖道信傳承佛法的功績,強調自然無為的解脫之道。其突出特點是將敘事與禪理融合,以簡潔語言傳達深刻思想。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價值,有助于后人了解四祖事跡和禪宗理念。
空有青山自龍虎,
可能荒冢更衣冠。
白練霜橫劍氣秋,
中分崖石一痕留。
青苔萬古猶遺恨,
不試亡吳太宰頭。
門前咫尺路行難
駭浪乘風欲蕩山
宛轉腸回如九坂
擬隨飛鳥過前灣
城上五層高。飛出波濤。三君俎豆委蓬蒿。一片斜陽猶是漢,掩映江皋。
風葉莫悲號。白首方搔。蠻夷大長亦賢豪。流盡興亡多少恨,珠水滔滔。
下士無虛坐
摛文有話言
鎮(zhèn)浮賢者業(yè)
襲慶相君門
在郡行車樂
瞻天被詔溫
只應朝請日
三接渙宸恩
彼樛者木,輪囷其質。既干既跋,匪枉伊直。時乎倒植,自卑自抑。膠轕蟠屈,形詭貌譎,于時好乎弗適。
彼樛者木,擁腫其資。既節(jié)既枝,匪正伊攲。時乎倒垂,自抑自卑。勃窣離奇,根恬蒂怡,于性元兮弗迷。
弗適時好,暴客不到。暴客不到,軼出乎危道。
弗迷性元,靈主長存。靈主長存,馴入乎妙門。
危道我出,妙門我入。有謂我為兮不才之物。不謂我得兮不才之物。
憶昨朱顏入漢宮,
曾將弦管侍重瞳。
如今拋擲長門里,
細雨寒燈泣夜蟲。
自予辭京邑,念子守南服。
歲序阻歡覯,川涂積遐矚。
北騖方自茲,東轘偶相值。
聯(lián)鏕始宋中,解纜及河曲。
酒錢自昔從人乞,詩思出門何處無。青箬織篷菅織席,此生端欲老江湖。
半脫貂裘雪滿鞍,慣將豪舉壓儒酸。病來意氣渾非昨,一炷香煙帳底看。
酒味醺人睡味濃,午時高枕到昏鐘。經旬不見西窗日,世上應無懶似儂。
造物今年憫我勞,微痾得遂閉門高。黃紬被暖青氈穩(wěn),不怕郊原雪意豪。
青熒猶有佛燈明,點滴時聞竹露聲。欲睡不成還起坐,麗譙風順報三更。
少時談舌挾風雷,病后逢人口懶開。安得東皋隱君子,相看無語只銜杯。
陽臺石下水離離
夢閣猶傳故老知
千載神游竟何往
滿江明月照荒祠
倚杖聽鳴泉,欣然若有得。
十年塵土夢,一洗耳根惑。
洞然鏡古初,茲理無通塞。
何事繁音聒,嘈嘈滿蛙蟈。
對酒弄無弦,冥心返于嘿。
自獻籯金報治平,不因干祿為時名。
邑分十室有忠信,義出千人是俊英。
宅里旌添華屋潤,冠裳榮稱素衣清。
東南多少輕肥者,滿執(zhí)牙籌過一生。
矮屋瓦凝霜,深巷更敲月。陣陣寒風陣陣吹,吹釀遙空雪。
齒冷語難溫,心壯腸猶熱。圍坐紅泥小火爐,煮酒談今夕。
筮易初爻得允升,
堂廉合志有明徵。
未乾墨畫蟬聯(lián)下,
群捧紅箋雀躍興。
書戒日新惟一德,
圣由天縱固多能。
六齡親手揮神筆,
歲歲宜春受寵曾。
花穗迎秋結晚紅,
園林清淡更西風。
纖條盡日差差影,
時落釣璜溪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