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
惹草拈花一片同,眼前隨意綠濛濛。
空山剔翠尋秦碣,古砌分青上漢銅。
錢樣堆殘貧士壁,鞋痕香透美人弓。
石頭路滑匆匆去,怕憶天臺舊夢中。
惹草拈花一片同,眼前隨意綠濛濛。
空山剔翠尋秦碣,古砌分青上漢銅。
錢樣堆殘貧士壁,鞋痕香透美人弓。
石頭路滑匆匆去,怕憶天臺舊夢中。
無論是招惹花草還是拈取花朵,眼前都是一片相同的景象,隨意地呈現出綠色朦朧之態。在空曠的山中剔除翠苔去尋找秦朝的碑碣,古老的臺階上青苔蔓延到漢代的銅器。青苔像錢一樣堆積在貧寒之士的墻壁上,美人的鞋痕踏過,仿佛透出了青苔的香氣。走在石頭路上,因路滑匆匆離去,害怕回憶起天臺舊夢。
惹草拈花:本指男子玩弄女性,這里形容對花草的隨意接觸。
濛濛:形容草木茂盛、迷茫的樣子。
剔翠:剔除青苔。秦碣:秦朝的碑碣。
古砌:古老的臺階。漢銅:漢代的銅器。
錢樣:青苔形狀像錢。
美人弓:指美人的腳,舊時女子裹腳,腳形如弓。
天臺舊夢:傳說東漢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留居半年后回家,已歷七世。這里指美好的舊夢。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歷古跡時,看到青苔覆蓋的景象,引發了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結合自身的經歷和舊夢,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苔為主題,通過對青苔在不同場景中的描寫,展現了歷史的厚重和人生的無常。詩中用典巧妙,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在詠物詩中具有一定特色。
野店相依門向背,牧童對語岸東西。草枯白見樵成徑,木落紅隨葉入溪。色有淺深峰遠近,影無長短樹高低。眼前好句閑收拾,歸到書窗卻自題。
老樹菌生鋪兔目,斷蹊泥濕印牛蹄。山僧渡水雙攜履,野客歸村獨杖藜。群鳥爭枝聲上下,孤松夾澗影東西。行吟注意搜詩料,欲近前溪路忽迷。
新家孟城口,
古木馀衰柳。
來者復為誰,
空悲昔人有。
斗酒閒攜問綠陰
黃鸝樹樹送清音
饒他鼓吹詩腸得
懶慢無心學苦吟
名心官派盡消除,
承乏匆匆一載馀。
迎歲喜開湯餅會,
課兒預買教科書。
居民門貼桃符艷,
吏舍堂懸水鏡虛。
吉利紅箋勞問訊,
故人遠道寄雙魚。
石頭舊社羨耆英,
數載周旋世外情。
繡佛放參貪米汁,
素王遺訓足藜羹。
中山華胄尊明道,
五岳靈祇笑向平。
為語諸郎拋紙筆,
無災更不用公卿。
秋候天如水
風清月正明
浮云斷一點
長望泰階平
吾歸矣。仙宮久離。洞戶無人管之。專俟吾歸。欲要開金燧。千萬頻修己。言訖無忘之。哩啰哩。
此去無由再至。事冗難言,爾輩須能自會。汝之言,還便是如吾意。大抵方寸平平,無憂耳。雖改易之。愁何畏。
淡掃秋山一幅屏,
堂前蟋蟀草間螢。
不須眼界看牛女,
東井邊頭有五星。
老干森森獨占春,
芳枝還比舊精神。
陰濃西部云霄古,
秀發南臺雨露新。
華國共推金作鼎,
傳家再見玉垂紳。
高軒珍重怡神意,
圣主年來眷命頻。
堂堂偉冠衣,瑯瑯歌紫芝。洗空綺紈習,政恐富貴逼。
富貴安在哉,一笑付倘來。不來亦不覓,不直水一杯。
小圃時時開,不待春登臺。俗駕驅塵埃,合為山靈回。
隱非盛世事,說與隱君子。未盡碧山魚,此隱誠何如。
沐恩堂上春重到。
隔屋張筵相過早。
南樓高與北樓齊,
西家喜接東家兆。
靈鵲來巢華棟杪。
連營并構非人巧。
預占跨灶足傳芳,
更報乘龍先應詔。
燕子來時二月天,
家家禱社楓林前。
香霧繞壇散靈雨,
盂酒豚蹄候神語。
父老殷勤拜社公,
但愿今年年歲豐。
歲豐不但衣食飽,
官府租稅亦了了。
官之馀,但力田,
秋報春祈得社錢。
惠國垂芳久,
瀘南錫第初。
詩書今有此,
衣缽正關渠。
業大喧朝野,
儒酸羨里閭。
只言三桂盛,
五桂尚權輿。
一注星河水,分流到鄂西。
人言青嶂外,時有野猿啼。
薄霰來風窟,涼波轉石梯。
誰家小兒女,擺手踏花泥。
難得相逢月下杯,
落花風送尺書來。
明時知有弓藏例,
海上何心論釣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