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隱
堂堂偉冠衣,瑯瑯歌紫芝。洗空綺紈習,政恐富貴逼。
富貴安在哉,一笑付倘來。不來亦不覓,不直水一杯。
小圃時時開,不待春登臺。俗駕驅塵埃,合為山靈回。
隱非盛世事,說與隱君子。未盡碧山魚,此隱誠何如。
堂堂偉冠衣,瑯瑯歌紫芝。洗空綺紈習,政恐富貴逼。
富貴安在哉,一笑付倘來。不來亦不覓,不直水一杯。
小圃時時開,不待春登臺。俗駕驅塵埃,合為山靈回。
隱非盛世事,說與隱君子。未盡碧山魚,此隱誠何如。
穿著端莊的冠服,大聲唱著紫芝之歌。洗盡了奢華的習氣,只怕被富貴逼迫。富貴在哪里呢?一笑付之偶然得來的東西。不來也不尋求,連一杯水都不如。小園時時開放,不必等到春天登臺。世俗的車馬驅趕塵埃,應被山靈拒絕。隱逸不是盛世該有的事,說給隱者聽。沒吃完碧山的魚,這樣的隱逸究竟如何?
紫芝:古有《紫芝歌》,為隱士所作,如商山四皓的《紫芝歌》,代指隱逸之趣。
綺紈:指華麗的絲織品,代指奢靡的生活習氣。
倘來:偶然得來,指非必然獲得的事物。
俗駕:指世俗之人的車馬,代指世俗紛擾。
山靈:山神,此處指自然的靈性。
碧山魚:代指隱居生活中取自自然的簡樸物產。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為作者對隱逸文化的思考之作,或因有感于世俗紛擾,借隱逸主題表達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對富貴的淡泊。
全詩圍繞“隱逸”主題,通過描繪隱逸者的形象與生活,批判對富貴的追逐,肯定超脫世俗的生活態度,同時以“隱非盛世事”引發對隱逸意義的深層思考,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隱逸文化中對精神自由的追求。
十層珠瓦亂云齊,百丈金身落日低。幾許慈恩高剎上,千秋惟睹少陵題。
舊氛都共雪消除,新歲宜人瑞應初。七日晴連元旦后,三陽澤布大寒馀。花栽春勝濃妝綵,梅落風檐亂點書。漫掃湖亭一登眺,海天云盡暮霞舒。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天門高高俯四極,寸田尺地登版籍。澤梁無禁漁者多,瀚海橫戈恣充斥。去年官饟私敚攘,今年私醝官價償。屠燒縣邑誠細事,大將不死鯨鯢鄉。烹羊椎牛醉以酒,腰纏白帶紅帕首。定盟歃血許自新,禦寇征蠻復何有。國家承平歲月久,念汝紛紛迫糊口。羽林堅銳莫汝攖,慎勿輕誇好身手。春風柳黃開陣云,號令始見真將軍。
云外絺衣潤,松間鐵杖鳴。度江潮半落,到寺景全清。萬象精嚴域,千年悟覺城。捲簾秋氣肅,歸棹月華明。
天以一生數,積累乃至萬。不一事轉多,觸目皆恨怨。干戈致陵夸,可否更替獻。緬思結繩時,淳風欲遐遠。
幾年懷一見,曰待學粗明。所志苦不獲,相思驅此行。安危時已系,仙佛位尤爭。公上麒麟馬,鞭棰付小生。
久獄半為家,真同故里瓜。行藏俱夢幻,闃寂亦繁華。天遺東陵種,云封西域花。機心久已息,即此是煙霞。
曾憶山城政在前,人傳遺事總依然。重逢蘭若棲遲處,只有窗前竹似賢。
數歲常懷未濟憂,欲遷東府與西州。廚邊井淺泉甘冷,大半因循為爾留。
東海之東去國十萬里,其洲名滄洲。地方五百里,上有璚濤玉浪,出沒九岫如羅浮。風光長如二三月,琪花玉樹不識人間秋。人鳥戲天鹿,昆吾鳴天球。橘子如斗,蓮葉如舟。白鳳如雞,紅鱗如牛。青瞳綠發紫綺裘,日夕洲上相嬉游。鐵崖道人隘九州,凌風一舸來東漚。始青天開月如雪,錦袍著以黃金樓。樓中仙人睨物表,瑤笙引鶴緱山頭。戲弄玉如意,擊碎珊瑚鉤。相招元處士,浩歌海西流。長梯上摘七十二朵之青菡萏,玉龍呼耕三萬六千頃之昆崙丘。黃河清淺眼中見,海屋老人為我添新籌。
學省花陰覆苑墻,鶯啼曙色映蒼蒼。翁今拜秩少宗伯,樂奏春官新太常。通陛起居同典禮,侍臣子弟合為郎。扁舟道別江城暮,□瑟朱弦思渺茫。
尹山山下湖水浮,仙人高居湖上頭。歲取灌田供薄飯,時來濯足弄扁舟。塵埃濯盡玉體清,手攀瓊樹踏云行。子孫學文兼學稼,咫尺不入夫差城。我心愛之恨莫從,蔦蘿空思附長松。遙持海上千年酒,寄向湖東七十峰。
挽弓須挽強,用槍須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溪頭石磴坐盤桓,時見修鱗自往還。可是水深魚極樂,不須妄想要垂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