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汪正夫梅 其六
妖花爛漫敵清才,
鄴騎還驚寶玦來。
鄭國枉教蘭作佩,
定應不識楚江梅。
妖花爛漫敵清才,
鄴騎還驚寶玦來。
鄭國枉教蘭作佩,
定應不識楚江梅。
艷麗的花朵爛漫開放,看似能與高潔的才情匹敵,但就像鄴地的騎兵會驚訝于珍貴的寶玦到來一樣。鄭國之人白白地用蘭草作佩飾,他們肯定不認識楚江的梅花。
妖花:艷麗的花。
清才:高潔的才情,這里可理解為梅花所代表的高潔品質。
鄴騎:鄴地的騎兵,這里可能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代表某種強大的力量或群體。
寶玦:珍貴的玉玦,象征珍貴之物,這里比喻梅花。
鄭國:春秋時期的諸侯國。
蘭作佩:用蘭草作為佩飾,在古代蘭草常被視為美好品德的象征。
楚江梅:楚江一帶的梅花,代表高潔的象征。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求世俗艷麗之美的風氣,而詩人欣賞梅花所代表的高潔品質,通過此詩來表達自己的審美和價值取向。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梅花的高潔,以對比手法突出梅花的獨特。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非常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對高潔品質的追求。
盈盈靨。長長眼。鏡中愛煞春山淺。多情月。無圓缺。夜夜樓頭,清光同挹。
瓊簫斷。行云遠。可憐好夢如塵短。無情月。爭知得。依然來照,水晶涼隙。
門巷烏衣應好在,風韻尚依然。知是蓬瀛第幾仙。秀色粲當筵。
索句濡毫云閣里,清坐裊爐煙。誰賦回文第二篇。除是見娟娟。
征裘不是謝莊衣,
何事輕霙故故飛。
應是多情要新句,
敢酬瓊藻觸寒威。
柳陰散釋真陽艷,
妄慮消除至道冥。
浮世短長何足道,
須知時節在明星。
洪濤萬頃隔燕齊,
尚見神山舊女祠。
青冢與誰分怨恨,
普陀何地不慈悲。
至尊臨幸猶憑吊,
千載傳聞每異辭。
應是望夫身化石,
莫將環佩感來遲。
迷離煙雨飄金井,
啼鵑聲苦燈花冷。
夜半香魂呼不醒,
瑤階撒遍胭脂影。
當日春來誰與共,
此時春去惟愁共。
蝴蝶花間心事重,
怕風吹破溫馨夢。
冷雨漲焦陂,
人去陂寂寞。
惟有霜前花,
鮮鮮對高閣。
暑退全消陌上塵,盂蘭大喜見姚秦。
臨風洗缽龍池雨,凝露舒蓮鷲嶺春。
送節雙輪同夢幻,持心半偈見深淳。
循環已識盈虛理,不向山僧更問津。
絲竹清宵月二更,
無端羌笛作哀聲。
青衫紅袖生前夢,
黃土斜陽死后情。
未免因緣成錯誤,
本來恩怨太分明。
白頭相送曾相約,
灑涕今先送汝行。
長嘆一聲歸去來,六龍高駕彩云回。
獨流明月詩千首,萬古含光燭上臺。
一謫人間四九年,青山萬里隔蒼煙。
我今更去華陽洞,千樹桃花待舉鞭。
還家八十日,渾似客中游。
雁序倏離別,驪歌空唱酬。
水天三百里,風雨一扁舟。
倚枕潮聲急,鄉心逐浪流。
九曲仙蹤護百靈,仙童時弄玉簫清。輕搖畫舫尋真去,時聽飛泉漱玉聲。
晴日曈曈薄暮開,九灣新漲碧澶回。山靈莫道茲游晚,還許春風鼓枻來。
一別褒衣客,今來幾歲星。吳鉤知射斗,魯壁記傳經。對酒春云碧,題詩暮雨青。向時游賞地,南北各飄萍。
幽人渺何許,江上舊儒冠。客舍蒹葭雨,堂餐苜蓿盤。楚天秋水闊,燕闕曉鐘殘。懷袖雙紈扇,因風欲寄難。
仙人朝去莫知還
野色風光一草庵
少室何妨高索價
莫教輕指作終南
在家乃慮國,
此事古人風。
蚤作欣聞雨,
歡謠欲助農。
不須詢父老,
斷可驗兇豐。
藥裹從茲屏,
詩筒要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