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三首 其二
師姑元是女人作,
百衲禪僧多罔措。
雁回沙塞口銜蘆,
燕繞紅梁渾不顧。
師姑元是女人作,
百衲禪僧多罔措。
雁回沙塞口銜蘆,
燕繞紅梁渾不顧。
尼姑本來就是女人所扮,眾多身披百衲衣的禪僧卻大多不知所措。大雁飛回沙塞時口銜著蘆草,燕子繞著紅梁飛舞全然不顧其他。
師姑:尼姑。
元:本來。
百衲禪僧:指身披百衲衣的禪僧,百衲衣是用許多碎布片縫成的僧衣。
罔措:不知所措。
沙塞:沙漠邊塞。
渾不顧:全然不顧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禪宗在發展過程中常以通俗話語和生動事例來闡釋禪理,此詩可能是作者針對當時部分禪僧修行不得要領的現象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揭示禪理,指出一些修行者在追求佛法時迷失方向。其特點是用簡單事物表達深刻道理,在禪宗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人們理解禪宗思想。
泉裂碧巖腹,玆焉復小渠。
泓澄元有在,溉濯乃其余。
孤跡寄江海,三年困簿書。
閑來俯清淺,感嘆獨踟躇。
南郊同賦出郊篇,二紀光陰速箭傳。
祠館退歸乖素志,帥藩承乏愧前賢。
羸驅豈愿留湖外,清夢時驚到海壖。
待得秋風歸舊隱,黃雞白酒養衰年。
吾蜀士尚氣,憑陵以相高。儻無勝己友,便絕平生交。
詩書將吾軍,道藝恃所操。寧甘斃百戰,詎肯挫一毫。
氣俗未易改,波瀾到方袍。世鵬此其流,何止事風騷。
我觀浮屠法,成佛須我曹。榮枯寄夢幻,生死真鴻毛。
恨子太孤直,嶄然出蓬蒿。須防斤斧厄,且為聲名逃。
空山人跡少,晏坐狐貍嗥。三年再見子,庶其免風濤。
祥光曾射斗牛墟,想見當年吉慶符。
天遣麒麟來玉戶,史占昴宿下云衢。
揚鞭禁省聲華籍,擁旆侯籓治狀殊。
妙世文章燕大手,致君才業魯真儒。
英姿冠玉使揮麈,雅座生風謝舞雩。
寒士幾人懷衍律,窮民比屋頌廉襦。
寶熏共獻詩千首,煩暑潛消酒百壺。
珍重公歸廟堂后,老人長照帝王都。
妙齡聲價壓群英,誰似青云早致身。
帝闕日邊迷遠目,使星天上拱居辰。
牟心肯向江湖老,衍律聊回澗谷春。
萬里夕紅歸去后,可能開府但清新。
蒙澒山頂云,欲雨晝昏黑。
似聞田父喜,茅舍有點滴。
今年秋有蜚,不敢藝兩麥。
天公猶見憐,一犁應不惜。
我雖厭泥濘,與爾同休戚。
詵詵有遺種,更望雪三尺。
蓼蕭均澤九夷同,萬里將迎禮意隆。
屬國未瞻都護節,列城先仰使華風。
清談會覺襟無暑,痛飲何辭盞屢空。
早晚回轅天上去,已應聲價落遼東。
杵形中實兩頭虛,法喻初中后善俱。
九類眾生同寂靜,四重我相頓消除。
人天但仰懸河辯,蚊蚋難藏烈焰殊。
悟了更須防老漢,紫羅帳里撒真珠。
蒼髯紫鱗,上有懸錫。
玉像金瓶,層置立石。
蠻王跪看,??煙上直。
手搯珠輪,心境俱寂。
東郊過新雨,野色何氛氳。嘉苖起萎病,萬頃堆寒云。
田父揖行客,苦訴村墟貧。年年夏旱時,赤地流黃塵。
小兒困鋤耘,烈日背欲皴。大兒斡水車,手足無完筋。
官租且不供,矧欲養吾身。東鄰久無煙,幾口能生存。
西鄰逐熟去,今作何鄉人。行客謝老農,艱難困勞塵。
而今新官家,寛大布深仁。大臣亦端良,乘時轉鴻鈞。
汝豈不自覺,新歲雨澤勻。寰區日寧靖,百物方??。
爾曹死亦足,及為太平民。
斗祿折腰方自勉,敢嘆塵沙長滿眼。
平田細路苦縈紆,盡日肩輿在香篆。
簿書告辦裁知返,落日在山山路遠。
荊榛蔽塞虎縱橫,僮仆相呼無處遯。
山下人家早閉門,疏籬燈火自黃昏。
杯盤四座還相語,猶有行人過別村。
平生不許說功名,可但人嫌薄命人。
松柏有心私自信,芝蘭無臭自相親。
只今我亦乘軒鶴,何事公猶入幕賓。
會看飛英霄漢上,方知滿腹是精神。
知君幼好切云冠,肯為浮名俛首干。
應笑嚴徐吐唇吻,欲呼屈宋作衙官。
地偏心遠人知少,酒熟詩成我自歡。
詩誦髯劉枯槁句,粃糠萬事百憂寬。
電驅瓴建屋,溪漲浪翻查。
身作三年客,愁隨萬點鴉。
家書空系雁,燈信未占花。
夢里尋歸計,柴桑似有涯。
憶昨秋風時,持檄走東越。棘圍瑣深嚴,蓮塘漾空闊。
嘉與二三子,雄辯探理窟。清尊日從容,高堂俯軒豁。
思家資善謔,望遠嚴詩律。海蚌割明瑩,荊璞略玷缺。
雙瞳眩丹青,萬紙疊冰雪。敢辭窮日力,要使駑驥別。
誰憐今夜里,還對中秋月。當時席空階,清影數毛髪。
杯盤已零亂,浩歌彌激烈。朋從渺湖海,歲月苦飄忽。
窮閻撫往事,驚夢誰與說。清砧送逸響,寒螀共幽咽。
舊游知誰在,想見賓筵設。泠然廣寒宮,共此白銀闕。
題名滿四壁,世路非一轍。北軒風雨多,長恐銀鉤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