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川與杜元吉話舊二首
九日江波上,一杯逢故人。清時無藻鑒,滄海有遺珍。惜會頻催飲,臨風漫正巾。王程還此別,回首隔云津。
幾載交游隔,茲晨笑語同。清樽酬令節,彩鹢共秋風。道誼襟懷里,乾坤感慨中。獨憐雞黍約,有日更從容。
九日江波上,一杯逢故人。清時無藻鑒,滄海有遺珍。惜會頻催飲,臨風漫正巾。王程還此別,回首隔云津。
幾載交游隔,茲晨笑語同。清樽酬令節,彩鹢共秋風。道誼襟懷里,乾坤感慨中。獨憐雞黍約,有日更從容。
第一首:重陽節時在江波之上,端起一杯酒與老友相逢。清平時代卻缺乏識才之人,滄海里還有被遺落的珍寶。珍惜相聚時刻頻頻勸酒,迎著秋風隨意整理頭巾。因公務在身又要在此分別,回頭望去已被云霧阻隔。第二首:幾年間交往中斷,今天早晨又歡聲笑語在一起。用美酒來慶祝佳節,彩船共沐秋風。道義存于胸懷之中,對天地萬物滿是感慨。只可惜那雞黍之約,日后才有時間從容赴約。
九日:指重陽節。
藻鑒:指品評和鑒別人才。
遺珍:指被埋沒的人才。
王程:為王事奔走的旅程。
云津:云霧籠罩的渡口。
清樽:清酒。令節:佳節。
彩鹢:繪有鹢鳥圖案的船。
道誼:道義。
雞黍約:指朋友間的約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王程還此別”可推測詩人當時正在為公務奔波,在重陽節與老友杜元吉相逢又分別。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不被重視的情況,詩人借詩表達感慨。
這兩首詩主旨圍繞與老友的相逢和分別,突出了友情的珍貴和對人才境遇的關注。語言平實但情感深沉,在同類送別懷人詩中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眾人張眼,我視明明。眾人開口,我笑泠泠。
百姓不我知,我與同醉醒。
惟有北庵李家老,足智解語通人情。
恐物盜我本真處,勸我閉口藏眼睛。
翁意我甚愧,我語翁亦聽。
萬物不是賊,我家門畜停。
我勸李老莫憂驚,詐稱強盜國有刑,太守行令當不輕。
昔驅羸馬望嵩云,正值嵩陽躑躅春。
千古廢興都邑地,百年勞苦宦游身。
曾耽勝事留連久,忽見新詩嘆息頻。
君欲買山能遂否,它時愿作社中人。
少乏四方志,所懷在林丘。
塵埃豈我事,義往不得留。
進酒長亭上,離馬儼行辀。
臨分子無慘,且復相從游。
投杯送余景,休駕避初燠。
久嫌花攪心,始愛樹清目。
主人樂儒學,定契均季叔。
疏簾翳廣坐,并薦肴與蔌。
肅肅太尉館,簡儉見遺躅。
中有戒子篇,慘淡刻寒玉。
世傳盛德茂,名與清風穆。
公乎不可見,悵望三槐綠。
昔予有行邁,辱贈猗蘭辭。今我復來游,重貽黃鵠詩。
蘭以喻芳潔,擷佩正所宜。鵠以興翅邈,鸞皇共追隨。
句成自有法,意厚良不訾。投非所當授,乃反駭且疑。
蘭生深林間,藹然抱幽姿。鵠有江海志,孤軒謝羈雌。
殘折蘭色改,跂尚鵠性悲。愿君兩置是,逍遙以相期。
我愛臨封好,詩人興味長。
嶺南蕉子國,海上荔枝莊。
民有百年壽,家藏十種糧。
宦游無遠近,樂處是仙鄉。
人生天地間,萬物同一理。
子今名已是,智要獨在己。
乞詩東南歸,固已謝塵滓。
東南美林壑,佛剎凈如水。
勉當窮吾言,將有大于此。
路繞高林盡,舟篷出近灣。
鳥啼青竹影,人對綠波間。
野色平當坐,春愁巧作顏。
已知湖榭近,飛絮落班班。
早識浮生妄,欣陪達士游。
觀心非本有,于法尚何求。
煮茗林間寺,題詩湖上舟。
還嗟別后夜,風雪擁貂裘。
寒林凍卉誰觀者,繁艷清香自得之。
天賦好花如有待,日尋幽徑不知疲。
未逢驛使空懷遠,猶喜山翁亦好奇。
昔歲一觴今一詠,共陶真意不為私。
帝念唐風古未衰,便蕃恩寵命中師。
暫驅太守朱幡去,應有兒童竹馬期。
塞外煙云千里靜,帳前貔虎萬兵隨。
誰憐白髪詩書帥,曾見昭陵坐論時。
浴鳳池邊雪舞風,題詩高揖杜陵翁。
懷人共惜車音斷,對酒須論盞底空。
授簡久虛梁苑候,引舟誰過剡溪中。
今朝白雪聞君詠,千載風流未覺窮。
吳王昔用武,所樂惟干戈。
安知圣人意,祝網解其羅。
朝行數田獲,暮返論戰多。
千載亦何有,柔桑陰滿坡。
遠色分諸島,清光湛一陂。
鳥行排夕照,竹影亂風漪。
道體煩摩撮,禪心絕占窺。
由來輸范老,佛法不曾知。
上閣群公拜賜歸,九衢春色遍熙熙。
后房絲竹爭相命,窮巷簞瓢亦我期。
濁酒滿樽聊混俗,嘉蔬登俎在隨時。
劉郎固自多幽思,門掩東風獨賦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