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都席上答曼叔見送
少乏四方志,所懷在林丘。
塵埃豈我事,義往不得留。
進酒長亭上,離馬儼行辀。
臨分子無慘,且復相從游。
少乏四方志,所懷在林丘。
塵埃豈我事,義往不得留。
進酒長亭上,離馬儼行辀。
臨分子無慘,且復相從游。
年少時缺乏闖蕩四方的志向,心中所向往的是山林丘壑。世俗之事怎會是我的追求,但為了道義不得不離去。在長亭上舉杯飲酒,離別的馬匹整齊地套著車轅。臨別時你不要悲傷,暫且再一同游玩一番。
四方志:闖蕩四方的志向。
林丘:山林丘壑,代指隱居之地。
塵埃:比喻世俗之事。
義往:為了道義而前往。
長亭:古時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行人休息或送別。
儼:整齊的樣子。行辀(zhōu):套著車轅準備出發的馬。
臨分:臨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是詩人即將入都時,友人曼叔前來送別,詩人在酒席上作答。當時詩人可能面臨著為道義而投身世俗事務的選擇,內心有對隱居生活的不舍,但仍堅定前行。
這首詩主旨是表明自己為道義舍棄向往的隱居生活而遠行的決心。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的價值觀和情感世界。
谷口日升處,
云開萬里輝。
遙看峰影出,
漸覺露華稀。
地煖禽聲樂,
泉甘草木肥。
端明種松處,
百萬已成圍。
一山惟白曉,孀娥昔所棲。
酸風欲蝕人,陰氣滅前溪。
峨峨千丈冰,鑿澗復填階。
天崩地坼后,鬼雨夜凄迷。
昨來沿何徑?晨興沒故蹊。
星痕方變色,霜顏如帶啼。
風幔不解語,惜無佳人攜。
寒草偏留情,枯盡復生荑。
況乃積香雪,耀眼有珠排。
何須回日馭,且倚入云梯。
我昔在家山,曾讀「古閩志」。榕城有鼓山,日夕縈夢寐。想欲一登臨,林君有同嗜。邱君喜欲狂,王子爭附驥。
壬午中秋后,同人畢秋試。相約出南臺,不待攜襆被。命仆買扁舟,呼童裹乾糒。馬江一帆風,山門頃刻至。
一水慰溯洄,眾山何嵬巋。斯游亦有緣,拾級從此始。萬壑遍秋聲,數家饒野思。松柏蔽天青,藤蘿纏石翠。
樵牧時或逢,猿鳥遙相避。百丈流泉飛,一聲清磬墜。已到半山亭,有僧掛錫寄。揖客入禪房,席地蒲團位。
我亦腳力疲,跏趺脫芒屣。老僧前致詞,夕陽人影里。『請看摩崖碑,欲罷不能字。努力向前途,勿負初來志』!
石瞪六千層,縱步憂顛躓。蕩胸暮云升,刮面西風恣。更衣搆小亭,聞是王忠懿。巒嶂秀摩天,殿堂高矗地。
聽經喝水巖,禮佛涌泉寺。山僧問來由,高譚有清致。座上證菩提,佛前看舍利。亦有百歲僧,袈裟脫半臂。
捫虱向斜陽,旁若無人意。山樓亦明凈,開筵飯疏食。指點翠微間,大師驅山魅。獨登屴崱峰,與天通謦頦。
蒼崖翠壁間,處處探幽邃。掃石讀新詩,妙語中心醉!山鳥啄稻粱,池魚爭餅餌。月影入檐低,苔痕上階積。
山樓枕簟涼,疏鐘擾清睡。勝游足千秋,客心空萬累!歸來有短吟,當作游山記。
各將金鎖鎖宮門,
院院青娥侍至尊。
頭白監門掌來去,
問頻多是最承恩。
斗落參橫天雨霜,夢殘燈盡客思鄉。丁寧莫作叫云去,老眼不禁秋夜長。
晚向瀕湖寄一椽,只憑沙雁與周旋。北來南去莫惆悵,我亦飄零那記年。
華人流落幾秋風,南望中原信不通。好寄書來蘇屬國,君王方射上林中。
醉欲騎篷。憶當年吾汝,意氣淩虹。交情千里外,心事一杯中。
情人墓上雨濛濛。又水調、吹波夜起風。吳江落楓葉,只馀我、舊鵝籠。
洛水戲,山陽笛,淮陰釣,未央鐘。徐劉應阮俱凋謝,算此恨、古今同。
倦游蹤跡類臨邛。且度曲、吹簫倚小紅。來朝過鶯脰,好撥棹、破晴空。
判斷風光與物華,淋漓筆墨字橫斜。
草分支徑通幽沼,竹外人閒度柳花。
清江幻出紫嵚岑,傳道龍開歲月深。
孤標遠與金焦并,靜窟長含霧雨陰。
朝逐巖云來洞口,晚留僧飯返叢林。
爾雅臺空那復問,碧潭流水契無心。
人間離合常相半。璧月寧長滿。
九秋風露又方闌。何日小窗相對、話悲歡。
月華臨夜宜人醉。老去嗟顏悴。
君如玉樹照清空。況有凝之道蘊、一尊同。
翹首東南紫翠山,白云飛去復飛還。
三千世界紅塵外,四百峰巒碧漢間。
丹灶年深煙火冷,鐵橋路杳雨花閒。
尋真未得乘風去,吟倚西樓十二闌。
茅屋紫霄下,良田石鏡邊。
此生隨分過,不用買山錢。
這般惡比丘,何人敢近傍。
恣焚三毒火,力起無根謗。
破除少室窠巢,并蕩衲僧見障。
聞者見者攢眉,應是無人瞻仰。
閑倚東風笑未休。巧倩抵輕柔。云衣雪面,月眉星眼,白玉搔頭。
長條無計撩春住,朵朵似含羞。飛共丁香枝上,楊花風里,亂惹閑愁。
閩粵勛名在芾棠,春花栽得遍河陽。
單車行縣長隨雨,兩袖朝天尚帶香。
峴首遺思留片石,云間仙籟憶鳴珰。
近聞天上開閶闔,應得簪毫侍帝裳。
登軿發東華,扇飆舞太玄。
飛轡騰九萬,八落亦已均。
暫眄山水際,窈窕靈岳間。
同風自齊氣,道合理亦親。
龍芝永遐齡,內觀攝天真。
東岑可長凈,何為物所纏。
東南佳氣郁高樓,天到滄溟地陡收。
萬舶青煙瀛海晚,千山紅樹越臺秋。
曾聞栗里歸陶令,誰作新亭泣楚囚。
憑眺莫遺桓武恨,陸沉何日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