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其十
生老年來病已深,
灸瘢著艾復難禁。
六根四大元無有,
何處求師下一針。
生老年來病已深,
灸瘢著艾復難禁。
六根四大元無有,
何處求師下一針。
年老之后,生老之病已經很深重,艾灸留下的疤痕還在,再施艾灸也難以承受。六根和四大元素原本就不存在,那又到哪里去請醫生下針治療呢?
生老:佛教四苦“生、老、病、死”中的前兩者,這里指年老帶來的各種狀況。
灸瘢:艾灸留下的疤痕。著艾:施行艾灸療法。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四大:指地、水、火、風。佛教認為世界萬物由四大構成,人體也是如此,六根和四大代表了人的身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年老患病時,結合自身的身體狀況和對佛教思想的領悟而創作。當時詩人可能處于對生命和疾病的思考中,受到佛教“空”的思想影響。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年老患病之事,闡述佛教“六根四大元無有”的空無觀念。其突出特點是將現實的病痛與哲理思考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宋代詩歌中哲理詩的特色。
極品誰言下品官,
先生交義老彌尊。
人逢萬里常相問,
情重三年兩造門。
詩寄山中新意好,
金懸腰上舊心存。
茫然一去無消息,
我淚汪洋漲百川。
窗戶清清半掩門
小兒揩淚立黃昏
幾多心事無人問
獨看梅花月半痕
婆娑膝下舞衣回,老子還童作少萊。尊母九旬顏并駐,烈皇三祀歷重開。芝華總作西王養,萼綠全充侍女才。鴻鵠翩翩需羽翼,商顏莫使子房來。
六十嬰孩九十親,殷勤阿母與長春。生兒幸匪神仙子,養老歡馀潔白身。朔雁偏知霜信早,涼蟬更得露華新。還遲四日方重九,且掇秋英滿飲醇。
年來益作古沉冥,亦學鯨魚吸巨溟。地有醉鄉留老大,天生酒德與仙靈。江城遠映魚云白,海閣高含蜃氣青。童稚滿前爭上盞,二豪在側似螟蛉。
夢寐羲皇獨旦人,弱年時已作遺民。先生何許知元亮,男子其誰是富春。初度只今忘甲子,嘉名在昔愛庚寅。楚丘方少多神智,未欲人稱踰六旬。
葉底鶯初囀,枝頭蝶漸稀。雨馀憐草長,風定恐花飛。遲暮歌終寠,淹留嘆式微。更堪西去雁,聲逐晚云歸。
吏隱聲藏霧,天游更御風。分攜方舉白,轉盼復堆紅。北去豺狼盡,春回雨露同。向來相對飲,應復念鄰翁。
玉堂舊夢原天上,汐社新盟又酒邊。落落晨星馀幾輩,滄田遑問義熙年。
文物多隨世運更,白頭舊史劇關情。麟臺故事猶堪續,鄭重留題作尾聲。
洋洋熊耳流,巍巍伊闕山。
高岡碣崔嵬,雙阜夾長川。
素石何磷磷,水禽浮翩翩。
遠涉許潁路,顧思邈綿綿。
郁陶懷所親,引領情緬然。
子虛烏有,問前生、后世我身何在。誰是主人,誰是客、空處向誰相貸。意蕊心香,云車風馬,都是難酬債。偶然住腳,可知庵在身外。
一切莊列言詮,但增饒舌,轉見胸中隘。畫取團瓢,歸夢里、夢醒思之無奈。知覺因緣,虛無起滅,甚矣詩人憊。還他一卷,先生無掛無礙。
路出華陽遠,
冠猶碧玉低。
輕舠載茶具,
送我過荊溪。
瑤壇夜氣屬秋清,
禮殿衣冠肅上丁。
風度簫韶聞九奏,
露垂銀漢轉三星。
青松團蓋飄香篆,
白玉圍闌映舞翎。
圣道彌高垂萬古,
皇恩罔極授群經。
覓渡臨清流,故人更同舟。
細語昨日詩,別懷總悠悠。
送送山之麓,春花多躑躅。
長揖東風前,浮生兩相勖。
聞歌一夜動幽懷,
直踏飛云萬丈崖。
翠靄浮云白日暝,
虹橋有路青天來。
三月二月春之半,
千山萬山花正開。
笑問仙源杳何許,
云濤浩浩不堪裁。
柳,
八星曲頭垂似柳。
近上三星號為酒,
享宴大酺五星守。
熱水寺前古徑深
攜僧探勝幾窺臨
主人杖策饒佳思
禪客觀潮演妙音
門對青巖雙樹迥
階移短榻白云侵
羨兄出郭少塵事
顧與東籬坐綠陰
天涯何日返征輪?
落寞風塵困客身。
思渴夢魂忘道遠,
離多骨肉見真情。
憐親衰老違甘旨,
憶弟飄零歷苦辛。
逆旅寒溫誰護惜?
幾回翹首淚沾巾。
獨客夢中過,千愁醉里生。
秋酲誰可解,晚臥自難成。
破屋無人氣,幽泉有雨聲。
南窗多不掩,想像竹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