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谷隱蘭若三首
風惹閑云半谷陰,巖西隱者醉相尋。草衰乍覺徑增險,葉盡卻疑溪不深。
鳥啄靈雛戀落暉,村情山趣頓忘機。丹成道士過門數,葉盡寒猿下嶺稀。
風帶巢熊拗樹聲,老僧相引入云行。半陂新路畬才了,一谷寒煙燒不成。
風惹閑云半谷陰,巖西隱者醉相尋。草衰乍覺徑增險,葉盡卻疑溪不深。
鳥啄靈雛戀落暉,村情山趣頓忘機。丹成道士過門數,葉盡寒猿下嶺稀。
風帶巢熊拗樹聲,老僧相引入云行。半陂新路畬才了,一谷寒煙燒不成。
風撩動著閑云,使得半個山谷都籠罩在陰影中,巖西的隱者醉意朦朧地相互尋訪。野草衰敗,忽然覺得小徑更加險峻;樹葉落盡,反倒懷疑溪水并不深。鳥兒啄食著幼鳥,留戀著落日余暉,鄉村的情趣和山間的意趣讓人頓時忘卻了機心。道士煉成丹藥后多次路過家門,樹葉落盡,寒猿下嶺的景象也很少見了。風帶著巢中的熊弄斷樹枝的聲音,老僧引領著人向云霧中走去。山坡上剛開墾好新的田地,山谷中的寒煙怎么燒也燒不起來。
惹:撩動。
隱者:隱居的人。
乍覺:忽然覺得。
靈雛:幼鳥。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心。
丹成:道士煉成丹藥。
拗樹:弄斷樹枝。
畬(shē):開墾田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山林時,被谷隱蘭若周邊的自然景色和寧靜生活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對這種生活的感受。
這首詩描繪了谷隱蘭若的山林景色和隱居生活,主旨在于展現寧靜自然之美和超脫塵世的心境。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描寫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生活的獨特感悟。
霜落梧桐雁信沈,臨行苦苦勸相斟。淚痕若問誰多少,但比衣襟濕淺深。
十里長亭復短亭,驪歌一曲曉風清。春申江水深千尺,未及卿卿愛我情。
縹緲峰頭霜葉鮮,秋風吹上泛湖船。坐看日月相消長,似是人間別一天。
屼屼包山倚具區,靈威曾得入旬馀。當年謀國臣何拙,不取黃金取禹書。
杏山山上石屼嵲,杏山山下水泬寥。
山前山后沙土紅,疑是當年覆軍血。
憶昔將軍初上馬,羽檄交馳遍天下。
貔貅十萬出雄關,遮日旌旗隘原野。
畫鼓三通不交戰,觱篥聲中轍先亂。
二千鐵騎儼天人,大箭長弓一當萬。
霜摧敗葉草偃風,血流海色波濤紅。
功成不坑長平卒,祇今竹帛褒元功。
吁嗟推轂竟何補,獻俘解縛拜圣主。
有人東望尚招魂,衣冠昔葬燕山土。
冷艷開來自耐寒,
枝間長有鶴盤桓。
冰姿不比嬌姿賤,
寄語詩人奠誤看。
喬木村村樹
蕪菁岸岸花
浪翻春雨急
山帶夕陽斜
古縣城三板
浮圖水一涯
更投前路宿
帆落聽鳴蛙
百鍊香螺沉水,寶薰近出江南。一穟黃云繞幾,深禪想對同參。
螺甲割昆崙耳,香材屑鷓鴣斑。欲雨鳴鳩日永,下帷睡鴨春閒。
霏霏炎雨落晴空,
峽底洪濤掛玉虹。
鱗甲滿江看競渡,
奪標眼底定誰雄。
繡囊冷云軟。古意何年讀秦篆。余的的、水心清淺。伴羅薦春衫,珠珰玉串。凝愁不卷。似新蟾、樓側初轉。怪生就、影兒無幾,終日向人滿。
消遣。彩絲雙綰。仗頻磨、鉛華吹暖。依然相對天遠。況霜杵魂驚,淋鈴路斷。濃妝近來懶。只描得、長蛾一半。菱花里、自看妖冶,卻勝薄情眼。
行年已六十,生性不知老。或壽億萬歲,恒沙無量數。
坐視天人變,生死輪回苦。國土幾沈變,星日多隕去。
天行運不停,日月舞大宇。時放四光明,化生茲后土。
慧星觸之沉,黑暗遂萬古。開闔在所覺,視猶頃刻許。
山中千歲者,縮短七日處。視此六十年,豈真比旦莫。
而何稱祝為,謬爾稱耆父。
雨過江山麗,
春深筍蕨肥。
扶藜蒼蘚破,
移榻亂云飛。
秋來當砌看金錢,
不為流年悵白顛。
已向滄洲逢九日,
更欣高士貺新篇。
牛山誰見沾衣客,
籬下空懷采菊賢。
遙望白衣猶未至,
不妨細雨竹窗前。
擊汰逾南岸,東流匯清泚。
人煙動欲喧,客飯行漸止。
山沈古縣綠,日落野沙紫。
榕枝低護塔,楝葉遠成里。
危檣蚌席家,細草漁鐙涘。
河聲吼遙夜,月色明峛崺。
維艄擇塘汎,結襪尋墟市。
散步踏蟾光,一一銀灘徒。
松乾星射屋,石轉云迷水。
天睡雪半镕,地闊風尤起。
微聞宿鳥呼,冰心滿芳沚。
怪梅蟠屈如龍蛇,
小紅如粒欲作花。
雪坡一株恰如此,
歸歟月明看橫斜。
佳節明朝九。彩舫凌虛,共醉西風酒。湖光藍滴透。云浪碎、巧學波紋吹皺。碧落杳無邊,但玉削,千峰寒瘦。留連久,秋容似洗,月華如晝。
回頭南楚東徐,暝靄蒼煙,處處空刁斗。山公今健否。功名事、付與年時交舊。白發苦欺人,尚堪插、黃花盈首。歸去也、東籬好在,覓淵明友。
天上紫微省,
鶯花繞直廬。
逢時身鼎貴,
憂國鬢先疏。
憔悴元當棄,
牽聯也得書。
猶能下榻否,
擬卜瀼西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