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山行
杏山山上石屼嵲,杏山山下水泬寥。
山前山后沙土紅,疑是當年覆軍血。
憶昔將軍初上馬,羽檄交馳遍天下。
貔貅十萬出雄關,遮日旌旗隘原野。
畫鼓三通不交戰,觱篥聲中轍先亂。
二千鐵騎儼天人,大箭長弓一當萬。
霜摧敗葉草偃風,血流海色波濤紅。
功成不坑長平卒,祇今竹帛褒元功。
吁嗟推轂竟何補,獻俘解縛拜圣主。
有人東望尚招魂,衣冠昔葬燕山土。
杏山山上石屼嵲,杏山山下水泬寥。
山前山后沙土紅,疑是當年覆軍血。
憶昔將軍初上馬,羽檄交馳遍天下。
貔貅十萬出雄關,遮日旌旗隘原野。
畫鼓三通不交戰,觱篥聲中轍先亂。
二千鐵騎儼天人,大箭長弓一當萬。
霜摧敗葉草偃風,血流海色波濤紅。
功成不坑長平卒,祇今竹帛褒元功。
吁嗟推轂竟何補,獻俘解縛拜圣主。
有人東望尚招魂,衣冠昔葬燕山土。
杏山的山上巖石高峻,杏山的山下水流清澈廣闊。山前山后的沙土呈現紅色,懷疑是當年覆沒軍隊的鮮血。回憶往昔將軍初上戰馬,緊急軍書在天下交相傳遞。十萬勇猛的軍隊開出雄關,遮天蔽日的旌旗擠滿原野。三通戰鼓后卻未交戰,觱篥聲中車轍先行混亂。二千鐵騎宛如天人,大箭長弓以一當萬。秋霜摧折敗草,風卷殘葉,血流如海浪般將海水染成紅色。勝利后不坑殺降卒,如今史書仍褒揚首功??蓢@推薦將領終究有何補益?獻上俘虜松綁后拜謁圣主。有人向東遙望仍在為亡魂招魂,當年衣冠葬于燕山之土。
屼嵲(wù niè):形容山高峻的樣子。
泬寥(jué liáo):形容水清澈而廣闊。
羽檄(xí):古代插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
貔貅(pí xiū):傳說中的瑞獸,此指勇猛的軍隊。
觱篥(bì lì):古代管樂器,多用于軍中。
長平卒:戰國時秦將白起在長平坑殺四十萬趙卒,此指不殺降的仁德。
竹帛:竹簡和絲帛,代指史書。
推轂(gǔ):推車前進,比喻推薦或協助人成事。
招魂:古代為死者招魂的儀式,此指對陣亡者的哀悼。
此詩或作于明清松錦之戰后,杏山(今遼寧錦州附近)為明清交戰要地。詩人途經杏山,見戰地遺跡(紅沙如血),追憶當年戰役(如“貔貅十萬出雄關”),結合歷史典故(長平之戰),表達對戰事的反思與對陣亡者的哀悼。
全詩以杏山戰地為引,追憶歷史戰役,通過戰場慘景、將領功績與亡魂哀痛的交織,展現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復雜,既有對歷史的客觀記錄,亦含深沉的人文關懷,是一首兼具史詩性與抒情性的詠史之作。
何事區區守一丘,春花過了月明秋。 等閑濁灑籬邊興,寂寞寒花雨里愁。 不識故人今在否,每思前事隔重游。 西風又是青山晚,落葉無聲水自流。
斷崖藏勝境,別是一壺天。 怪石垂云乳,飛虹跨玉泉。 丹青難下筆,造化不知年。 文字工題品,漫郎優史遷。
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務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 共理乖天獎,分憂值歲饑。遽蒙交郡印,安敢整朝衣。 作牧慚為政,思鄉念式微。儻容還故里,高臥掩柴扉。
迥絕幽棲處,何當春日過。 花開當午足,蜂過短墻多。 清世羲皇夢,滄浪孺子歌。 同心吾輩在,天壤樂如何。
一枝和露珍珠貫。月下回來尋幾遍。今朝忽見數枝開,未有十分如待伴。 新妝不比涂妃面。雪艷冰姿寒欲顫。外邊多少掃春人,春信莫教容易斷。
梅邊曉景清無比。林下詩人呵凍指。玉龍留住麝臍煙,銀漏滴殘龍腦水。 晨光漸漸收寒氣。昨夜遺箸猶在地。好生折贈鏡中人,只恐綠窗慵未起。
清姿自是生寒瘦。更在春前并臘后。誰教六出巧遮藏,爭似一番先透漏。 謝娘莫把翻衣袖。無限瓊英飄玉甃。開時朵朵見天真,可奈碧溪和粉溜。
寒梢雨里愁無那。林下開時宜數過。夕陽恰似過清溪,一樹橫斜疏影臥。 朱唇莫比桃花破。鬢裊黃金花欲墮。??创貉M空來,觸處是花尋那個。
眼前欲盡情何限。風外南枝無一半。東君何事莫教開,及至如今都不管。 高樓三弄休吹趲。一片驚人腸欲斷。杏花開後莫嫌衰,如豆青時君細看。
少陵長被花為惱。況是梅花非草草。臨歧爭奈不吟詩,此度詩人宜可老。詩成莫惜尊罍倒。不醉花前花解笑。醒時分付兩三枝,酒后憶君清夢到。
絳唇初點粉紅新。鳳鏡臨妝已逼真。苒苒釵頭香趁人。惜芳晨。玉骨冰姿別是春。
尋梅莫背東風路。路在花前知去處。真香破鼻驀然聞,試問幽叢知幾步。 多情更被無寒助。萬物枯時神物護。一枝和雪倚欄干,昨夜初開春信度。
京洛皇居,芳禊春馀。影媚元巳,和風上除。云開翠帟, 水騖鮮居。林渚縈映,煙霞卷舒?;h粉蝶,藻躍文魚。 沿波式宴,其樂只且。
南北短長亭,行路無情客有情。年去年來鞍馬上,何成!短鬢垂垂雪幾莖。 孤舍一檠燈,夜夜看書夜夜明。窗外幾竿君子竹,凄清,時作西風散雨聲。
山河縈帶九州橫。深谷幾為陵。千年萬年興廢,花月洛陽城。圖富貴,論功名。我無能。一壺春酒,數首新詩,實訴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