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陳舉善山水圖小景四首為蔣志明賦
窈窈松林暮,蕭蕭桂樹秋。清江三百里,一發見歸舟。
云連回雁嶂,潮落釣魚磯。共說江南好,青山待客歸。
日落三江水,天晴五老峰。潮來初過雨,坐久欲聞鐘。
山暝啼猿外,江平落雁中。幾時將小艇,來問釣魚翁。
窈窈松林暮,蕭蕭桂樹秋。清江三百里,一發見歸舟。
云連回雁嶂,潮落釣魚磯。共說江南好,青山待客歸。
日落三江水,天晴五老峰。潮來初過雨,坐久欲聞鐘。
山暝啼猿外,江平落雁中。幾時將小艇,來問釣魚翁。
傍晚時分,幽深的松林靜謐無聲,桂樹在秋風中沙沙作響。清澈的江水綿延三百里,極目望去,隱約可見一艘歸舟。云朵連接著回雁嶂,潮水退去露出釣魚磯。大家都稱江南風景美好,青山仿佛在等待著客人歸來。夕陽西下,灑落在三江水面,天氣晴朗,五老峰清晰可見。潮水涌來,剛剛下過雨,久坐在此仿佛能聽到鐘聲。山林昏暗,猿猴啼叫,江水平靜,大雁落下。什么時候能駕著小船,去尋訪那釣魚的老翁。
窈窈:幽深的樣子。
蕭蕭:形容風聲。
一發:形容極其微小,這里指遠處的歸舟看起來很小。
回雁嶂:山峰名。
釣魚磯:釣魚時坐的巖石。
三江:說法不一,這里泛指江河。
五老峰:山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看到陳舉善所畫的山水圖后有感而發。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詩人有閑情逸致欣賞畫作并賦詩。創作時詩人心境閑適,對江南山水充滿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江南山水之美,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意境優美,意象豐富,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先生餞我七松堂,
風送松花入酒觴。
四海幸逢真骨肉,
百蠻應識遠冠裳。
歌成喜有清風在,
醉后何妨古道長。
欲謝次公慚不盡,
便須揮翰寫甘棠。
徐生脫水雙魚
吹沫相看晚圖
老矣個中得計
作書遠寄江湖
假語村言事竟傳,
三生公案一情禪。
石頭路滑閑拈出,
豎拂重開色界天。
舊是黔叟宅
今來崇構新
乍驚行處改
常憶往時貧
樓榭何曾識
鶯花別作春
獨憐庭際月
還照執經人
關輔遺民意可傷,
蠟封三寸絹書黃。
亦知虜法如秦酷,
列圣恩深不忍忘。
昨夜三更日卓中,
滿天星斗雨濛濛。
三門佛殿相攜手,
要去西天路不通。
鳳舞龍飛地脈優
挺生人杰說婆留
潮回龕赭三千弩
地擁金湯十四州
承寵樹皆披錦繡
稱藩臣和息戈矛
櫛風沐雨辛勤甚
圓木驚眠老未休
紀元兩字未全湮,遜國今看第二權。到底建文元不改,誰稱洪武卅三年。
塵劫滄桑一夢如,難從程史問遺書。頑銅真解興亡恨,留與人間話革除。
紀定家田籍入官,均糧一詔例從寬。應知當日持權者,不獨湖民淚不乾。
胡來如鬼去如風,
哨騎何曾待棗紅。
峴首一春無使至,
興元六月在圍中。
惆悵春殘盡日中,
新詞欲寫倦柔風。
珠璣不逐猩毫落,
意匠悠悠鑄未工。
閱來承寵若為容,
倦寫蛾眉獨倚風。
滿目楊花心緒亂,
彷他桃李不言中。
燕子磯邊江水流,
江干剩有古時樓。
風流仿佛王司李,
蠟屐動泥到上頭。
雨過殘陽明遠樹。
樹底鳴蟬無數。
臨水人家住。
靠西便入江南路。
曲徑通幽深幾許。
翠竹短窗無暑。
小立憑肩語。
個中曾是孤眠處。
已著遺經洗此心,
更尋流水濯吾襟。
經旬不涉溪邊路,
荇帶苔錢如許深。
古鏡亦有名,不知何代發。傳言山澤中,千年成妙質。棄置沒塵土,靈光間明滅。地寶豈終藏,樵者瞰明穴。
白日風雨驚,鬼嘯聲激烈。因持贈佳人,比之雙寶玦。佳人賞我趣,為我披心結。
靜觀臨廣庭,天然自奇絕。龍文隱空青,丹鳳吹玄雪。有時中夜開,青天見明月。恍如清秋空,河山影盡列。
又如碧海游,坐見金銀闕。人心亦如此,萬里光澄澈。但愿時時開,持此幽貞節。
坐困炎蒸百事慵,對花猶覺野情濃。亭亭不盡淩波意,淡淡初回暈酒容。眼底西湖非幻景,尊前泰華有奇峰。綠漪清淺香風細,愛護仍愁急雨舂。
賞心吟事病來慵,尚愛荷香一味濃。翠蓋偶傾如故好,紅妝微笑為誰容。出塵已絕三千界,過雨空疑十二峰。更謝主人能好客,留連不覺醉高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