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空公往金州
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
松生師坐石,潭滌祖傳盂。
長擬老岳嶠,又聞思海湖。
惠能同俗姓,不是嶺南盧。
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
松生師坐石,潭滌祖傳盂。
長擬老岳嶠,又聞思海湖。
惠能同俗姓,不是嶺南盧。
七百里的山水路程,手中握著粗大的楖栗杖。松樹長在師父常坐的石頭旁,潭水洗滌著祖傳的缽盂。一直打算在高山上終老,又聽聞您思念著海邊的湖泊。惠能大師也和俗人有相同的姓氏,但他可不是嶺南的盧姓之人。
楖栗:僧人的手杖。
岳嶠:高山。
惠能:禪宗六祖,俗姓盧,嶺南新州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僧人云游四方修行傳教是常見之事。詩人送空公前往金州,可能在送別之際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空公的情誼和對其修行的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空公,突出了空公的僧人身份和修行生活。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也反映了當時送別僧人題材的詩歌風格。
俗情如絮已泥沾,因病偷閑意屬厭。
鵬鷃相安無可笑,熊魚自古不容兼。
灰藏榾柮多時暖,雪壓蔓菁滿意甜。
溫飽閉門吾事辦,異時書判指如簽。
文德堯新廟,威靈禹舊山。
海門賓羽衛,地軸啟云關。
無路攀仙駕,當年拱圣顏。
小臣衰疾淚,空望帝鄉潸。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賸繙云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人間勝事不常有,自古年華無重回。
半夜飛云并行月,平明微雨拂輕埃。
蓮花正在山頭發,桃樹應從洞里開。
寄語夫君急行柬,省闈看是辟書來。
一命華其老,諸昆半作官。
相高仍孝悌,不但盛衣冠。
近別那云訣,臨喪獨忍看。
心知公不恨,我自淚難干。
劇郡思賢牧,名曹失望郎。
六參能幾日,兩鬢未全霜。
霅水新阡遠,桐川舊隠荒。
絕憐垂白母,淚血獨還鄉。
認鹿紛紜夢,亡羊散亂心。
眵昏遮眼讀,愁苦撚髭吟。
幸覺行迷遠,其如臥病深。
通身都放下,何用覓砭針。
公昔參敷納,人期到辨章。
珠光空月皎,玉氣忽虹藏。
歲晚東方騎,生平北海觴。
玳簪風雨散,幾客奠楸行。
兩腳那解上金鑾,兩手只合把釣竿。
比身管樂兒時態,已翻九河洗我肝。
范生來自浣花里,眼中之人定誰貴。
百煉未必賢繞指,貴人正要老于事。
斜風細雨又春休,落花啼鳥總春愁。
試問談間立封侯,何如百錢掛杖頭。
樂天號達道,晚境猶作惡。陶寫頼歌酒,意象頗沉著。
謂言老將至,不飲何時樂。未能忘煖熱,要是怕冷落。
我老乃多戒,頗似僧律縛。閑心灰不然,壯氣鼓難作。
豈惟背聲塵,亦自屏杯酌。日課數行書,生經一囊藥。
若使白公見,應譏太蕭索。當否竟如何,我友試商略。
館娃宮殿壓云頭,自昔登臨隘九州。
雪浪長風三萬頃,蒼煙古木二千秋。
賓僚誰伴作詩苦,父老競傳敷政優。
想見歸驂穿夜市,月邊燈火滿西樓。
春雨不大又不晴,只與行人禁送迎。
小溪綠漲竟何曾,官路黃泥滑不勝。
今年送迎乃爾苦,去年送迎正如許。
風嚴火滅未五更,暗行十里雞三鳴。
行路最難仍最惡,平生歷盡今更覺。
前人失腳后人笑,后人失腳那可料。
吾生行路何時了,舊館重來身漸老。
路旁松桂只十年,如今修修舊小小。
昨宵宿處又云邊,來宵還似今宵然。
陳跡更待俛仰間,有酒不飲要稱賢。
結綬參高妙,垂紳侍邃清。
紫荷青瑣闥,玉帳錦官城。
行矣超龜列,終然鬰驥程。
寂寥經濟事,遺恨入銘旌。
已旱何秋雨,無禾始水聲。
病民豈天意,致此定誰生。
湯爪寧須翦,桑羊可緩烹。
小儒空自嘆,得到鳳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