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懷趙相國
靈嶠浮來粵海中,千秋勝概劃然通。
玉堂忽下登瀛客,瓊島來尋煉藥翁。
地迥似連三竺近,樓高真覺萬緣空。
無煩更歷須彌頂,坐對滄桑自混蒙。
靈嶠浮來粵海中,千秋勝概劃然通。
玉堂忽下登瀛客,瓊島來尋煉藥翁。
地迥似連三竺近,樓高真覺萬緣空。
無煩更歷須彌頂,坐對滄桑自混蒙。
靈秀的山峰仿佛從粵海之中浮現(xiàn)而來,千百年來的壯麗景象豁然貫通。尊貴的官員忽然像登上瀛洲的仙人般降臨,來到這瓊島尋訪像煉藥翁一樣的人。此地偏遠好像與三竺山相連,站在高樓上真覺得萬種塵緣皆空。不必再去攀登須彌山頂,坐著面對世事變遷自然感到混沌迷茫。
靈嶠:指靈秀的山峰。
勝概:壯麗的景象。劃然:豁然,突然。
玉堂:官署名,這里代指尊貴的官員。登瀛客:唐太宗曾選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后用以比喻獲得殊榮或取得功名的人。
瓊島:傳說中的仙島,這里可能指詩中所寫之地。煉藥翁:指修仙煉藥之人。
地迥:地方偏遠。三竺:杭州天竺山有上、中、下天竺寺,合稱三竺。
萬緣:指一切因緣。
須彌頂:須彌山是佛教傳說中的神山,須彌頂即山頂,代表極高的境界。
混蒙:混沌迷茫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趙相國可能是當時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詩人或許是在游覽浮丘山時,聯(lián)想到趙相國,結(jié)合當?shù)氐木吧妥陨砀形騽?chuàng)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相對穩(wěn)定,詩人有閑情逸致游覽山水并進行創(chuàng)作。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表達對世事的感慨和超脫心境。其特點是意境空靈,語言優(yōu)美,巧妙運用意象和表現(xiàn)手法。在文學上展現(xiàn)了詩人的藝術才華和對自然、人生的思考。
富兒多鞅掌,觸事難祇承。
倉米已赫赤,不貸人斗升。
轉(zhuǎn)懷鉤距意,買絹先揀綾。
若至臨終日,吊客有蒼蠅。
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偕。
頭頭非取舍,處處勿張乖。
朱紫誰為號,青山絕點埃。
神通幷妙用,運水及搬柴。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窮。
谿長石磊磊,澗闊草蒙蒙。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
誰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家住綠巖下,庭蕪更不芟。
新藤垂繚繞,古石豎巉巖。
山果獼猴摘,池魚白鷺銜。
仙書一兩卷,樹下讀喃喃。
柱史靜開筵,所思何地偏。
故人為縣吏,五老遠峰前。
賓榻寒侵樹,公庭夜落泉。
會當隨假務,一就白云禪。
豬吃死人肉,人吃死豬腸。
豬不嫌人臭,人反道豬香。
豬死拋水內(nèi),人死掘土藏。
彼此莫相噉,蓮花生沸湯。
益者益其精,可名為有益。
易者易其形,是名之有易。
能益復能易,當?shù)蒙舷杉?
無益復無易,終不免死厄。
吾家好隱淪,居處絕囂塵。
踐草成三徑,瞻云作四鄰。
助歌聲有鳥,問法語無人。
今日娑婆樹,幾年為一春。
欲識生死譬,且將冰水比。
水結(jié)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應生,出生還復死。
冰水不相傷,生死還雙美。
閑居作賦幾年愁,王屋山前是舊游。
詩詠東西千嶂亂,馬隨南北一泉流。
曾陪雨夜同歡席,別后花時獨上樓。
忽喜扣門傳語至,為憐鄰巷小房幽。
相如琴罷朱弦斷,雙燕巢分白露秋。
莫倦蓬門時一訪,每春忙在曲江頭。
六極常嬰困,九維徒自論。
有才遺草澤,無藝閉蓬門。
日上巖猶暗,煙消谷尚昏。
其中長者子,個個總無裩。
四時無止息,年去又年來。
萬物有代謝,九天無朽摧。
東明又西暗,花落復花開。
唯有黃泉客,冥冥去不回。
快哉混沌身,不飯復不尿。
遭得誰鉆鑿,因茲立九竅。
朝朝為衣食,歲歲愁租調(diào)。
千個爭一錢,聚頭亡命叫。
徒勞說三史,浪自看五經(jīng)。
洎老檢黃籍,依前住白丁。
筮遭連蹇卦,生主虛危星。
不及河邊樹,年年一度青。
貪人好聚財,恰如梟愛子。
子大而食母,財多還害己。
散之即福生,聚之即禍起。
無財亦無禍,鼓翼青云里。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