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五
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偕。
頭頭非取舍,處處勿張乖。
朱紫誰為號,青山絕點埃。
神通幷妙用,運水及搬柴。
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偕。
頭頭非取舍,處處勿張乖。
朱紫誰為號,青山絕點埃。
神通幷妙用,運水及搬柴。
日常事務沒什么不同,唯有我能自在相伴。事事無需去取舍,處處不必乖張。誰來定義尊貴卑賤,青山純凈無塵埃。神奇的本領和妙用,就在運水與搬柴這些日常中。
偶偕:自在相伴。
頭頭:事事。
張乖:乖張。
朱紫:古代高官服飾顏色,代指尊貴。
神通:神奇的本領。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修行悟道期間。當時佛教思想盛行,詩人在修行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諦,追求一種自然、本真的生活狀態,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祿所束縛,從而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倡導自然本真的生活態度,超脫世俗取舍。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卻蘊含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禪詩以日常事闡發佛理的特色。
舊識匡廬罨畫間,艤舟幾夢落星灣。卜居未遂東西瀼,招隱空懷大小山。四海風塵求駿足,十年林壑閟煙鬟。若為得似南山豹,霧雨何曾露一斑。
不是愛梅頻賦詩,出塵標格少人知。來蜂去蝶應無數,偷眼幽禽卻為誰。
青野經春營白扉,竟須錄事草堂貲。蕭蕭桂樹鷦鷯急,淼淼茭湖鸂鶒飛。絕塞閉門時欲暮,小山招隱意應遲。遺榮秪好修奇服,蕙帶云冠上素衣。
天與滕公室,今看更郁然。澤應沾草木,光自吐云煙。已給東園器,仍分少府錢。南陽有原氏,不得擅新阡。
九思堂上絕囂塵,我是常來座上賓。少日浮華真一夢,老才致力究詩文。
成品還從百邑尋,征來羅列古楠林。阿儂不讀考工記,猶是閨娃斗草心。
春來日日欲尋春,樂此疏慵老大身。豈料青春今過半,蕭蕭風雨卻愁人。
掃跡江門思轉深,登臨那復暫開襟。石頭煙柳弄晴色,章浦行云生野陰。佳節偶同人士飲,艾符聊并葛巾簪。詩家莫厭頻相過,牢落還知非寸心。
疏槐涼雨曉來過,短服新裁試越羅。長日閉門人事少,清風滿榻綠陰多。退朝只想尋韋曲,投老猶思賦繭窩。共喜卜居成物色,滿懷詩思近如何。
寒螀啼斷槿園空,萬樹凋傷八月中。只有南山蒼桂在,一株花發向秋風。
天設長江險,悠悠萬古情。煙光連北固,云氣渺東瀛。夜汎金山寺,花游鐵甕城。也知狂李白,乘月醉騎鯨。
回首城南同舍時,參辰相望更為誰。杜門正愧衰兼懶,枉句多慚頌不規。新竹篩金鳴粉籜,初荷擎蓋弄紋漪。小園景物堪供給,剝啄何時共說詩。
骨胎盡出先生楮,醉夢常宜處士梅。席上雪鋪便我寢,帳中風動任渠開。攲枕猶存舒卷聲,覆寒時與寢衣更。價廉功倍人人燠,一幅春風造化成。
五月披羊裘,負薪豈拾遺。
我讀適越紀,思君適越吟。越吟一聲風颯颯,高山流水誰知音。鐘期伯牙今已矣,勸君勿撫朱絲琴。急弦促節未易竟,相對浮云萬里陰。嚴陵之風高可拂,洗滌蘊內除煩襟。羊裘大澤不復辨,惟見削壁兩石欹嵚岑。潮水之潮何時還,落盡千山與萬山。山山斗作芙蓉色,眼看壯士凋朱顏。三十六根連地軸,羅浮雁蕩同躋攀。達磨手提一只屨,麻姑耳后垂雙環。人生去住曾何定,四嶺黃云春樹暝。師門使火入虛無,列子乘風凌溟涬。吳歌白苧出蘭房,越女采蓮移暮艇。沉沉滄海起紅輪,瞋目大叫云中迥。子今杖策跨崆峒,我將赤腳蓬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