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臺惠紀 其二
拜禱江神朝復昏,其如洪澇合西昆。
浮天水送千溪沫,入夜潮添三丈痕。
巨浪撼城城欲墮,長堤覆樹樹微存。
憲臺拯溺憑高閣,號泣蒼旻幾斷魂。
拜禱江神朝復昏,其如洪澇合西昆。
浮天水送千溪沫,入夜潮添三丈痕。
巨浪撼城城欲墮,長堤覆樹樹微存。
憲臺拯溺憑高閣,號泣蒼旻幾斷魂。
從早到晚都在祭拜江神,無奈洪澇與西邊的災難一同降臨。江水裹挾著千溪的泡沫奔流而來,潮水上漲留下三丈高的痕跡。巨浪沖擊著城墻,城墻好像要倒塌;長堤被淹沒,樹木只剩一點點。官員登上高處拯救百姓,百姓悲痛哭泣,幾近絕望。
江神:掌管江河的神。
西昆:可能指西邊的災難或某種不祥的事物。
憲臺:指官員。
號泣:大聲哭泣。
推測此詩創作于當地遭受嚴重洪澇災害之時。當時百姓生活困苦,面臨洪水威脅,官員積極組織救援。詩人目睹這一情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洪災的嚴重情況和百姓的悲慘遭遇,反映了當時社會面臨的自然災害困境。展現了詩人對百姓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路轉第六峰,傳是十里程。放石試淺深,?壁虵鳥驚。
欲下先襞衣,路底避枯莖。回途歇嵌窟,整帶重冠纓。
及到紫石溪,晻晻已天明。漸近神仙居,桂花濕溟溟。
陰苔無人蹤,時得白鶴翎。忽然見朱樓,象牌題玉京。
沈沈五云影,香風散縈縈。清齋上玉堂,窗戶懸水精。
青童撞金屑,杵臼聲丁丁。膻腥遙問誰,稽首稱姓名。
若容在溪口,愿乞殘云英。
蔥嶺秋塵起,全軍取月支。
山川引行陣,蕃漢列旌旗。
轉戰疲兵少,孤城外救遲。
邊人逢圣代,不見偃戈時。
漢室將衰兮四夷不賓,動干戈兮征戰頻。
哀哀父母生育我,見離亂兮當此辰。
紗窗對鏡未經事,將謂珠簾能蔽身。
一朝胡騎入中國,蒼黃處處逢胡人。
忽將薄命委鋒鏑,可惜紅顏隨虜塵。
童稚牽衣雙在側,將來不可留又憶。
還鄉惜別兩難分,寧棄胡兒歸舊國。
山川萬里復邊戍,背面無由得消息。
淚痕滿面對殘陽,終日依依向南北。
寶劒不可得,相逢幾許難。
今朝一度見,赤色照人寒。
匣里星文動,環邊月影殘。
自然神鬼伏,無事莫空彈。
怪得春光不來久,胡中風土無花柳。
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姓名音信兩不通,終日經年常閉口。
是非取與在指?,言語傳情不如手。
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
動搖金翠尾,飛舞碧梧陰。
上客徹瑤瑟,美人傷蕙心。
會因南國使,得放海云深。
馬上將余向絕域,厭生求死死不得。
戎羯腥膻豈是人,豺狼喜怒難姑息。
行盡天山足霜霰,風土蕭條近胡國。
萬里重陰鳥不飛,寒沙莽莽無南北。
莫以胡兒可羞恥,恩情亦各言其子。
手中十指有長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還鄉豈不見親族,念此飄零隔生死。
南風萬里吹我心,心亦隨風度遼水。
玉樹襍金花,天河織女家。
月邀丹鳳舃,風送紫鸞車。
霧縠籠綃帶,云屏列錦霞。
瑤臺千萬里,不覺往來賒。
在昔謬司憲,常僚惟有君。
報恩如皎日,致位等青云。
削藁書難見,除苛事早吟。
雙旌不可駐,風雪路岐分。
新占原頭地,本無山可歸。
荒藤生葉晚,老杏著花稀。
廚舍近泥灶,家人初飽薇。
弟兄今四散,何日更相依。
嘆息襟懷無定分,當時怨來歸又恨。
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鋒铓擾方寸。
悲歡竝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問。
不緣生得天屬親,豈向仇讐結恩信。
如羇囚兮在縲絏,憂慮萬端無處說。
使余刀兮剪余發,食余肉兮飲余血。
誠知殺身愿如此,以余為妻不如死。
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質柔如水。
男兒婦人帶弓箭,塞馬蕃羊臥霜霰。
寸步東西豈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龜茲觱篥愁中聽,碎葉琵琶夜深怨。
竟夕無云月上天,故鄉應得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