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紀惠獻貝子王平定浙閩功跡頌言 其二
功仁積累后昌宜,蓮幕重開制兩師。
浙水閩山隆舊祀,彝樽龍勺仰新祠。
香飄漢末浮龍黼,璧耀牛墟引鳳旗。
槎使同疆逢盛典,未興趨事共謳詩。
功仁積累后昌宜,蓮幕重開制兩師。
浙水閩山隆舊祀,彝樽龍勺仰新祠。
香飄漢末浮龍黼,璧耀牛墟引鳳旗。
槎使同疆逢盛典,未興趨事共謳詩。
功勞與仁德不斷積累,后世昌盛是必然的。再次開設幕府,統領兩支軍隊。浙江的水、福建的山,隆重地進行舊有的祭祀;人們懷著敬仰之情,用酒器在新建的祠堂祭祀。香氣在漢末的氛圍中飄動,映照在龍紋禮服上;玉璧的光芒在牛宿所在的區域閃耀,引得鳳旗飄揚。使者在同一疆土遇到這盛大的典禮,紛紛積極參與并一同歌頌贊美。
蓮幕:指幕府。古代將帥或地方長官的官署,因類似蓮花形狀,故稱蓮幕。
制兩師:統領兩支軍隊。
隆舊祀:隆重地進行舊有的祭祀。
彝樽龍勺:彝、樽是古代盛酒的器具,龍勺是有龍紋的酒勺,這里指祭祀用的酒器。
龍黼(fǔ):繡有龍紋的禮服。
牛墟:牛宿所在的區域,泛指星空。
槎使:指使者。
趨事:積極參與事務。
此詩可能創作于惠獻貝子王平定浙閩地區之后。當時社會經過戰亂,需要穩定和安撫,惠獻貝子王的功績得到認可和宣揚。詩人可能為了歌頌其功勞,記錄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惠獻貝子王平定浙閩的功績。其特點是語言華麗,通過豐富的意象和鋪陳的手法展現盛大場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于研究當時的歷史和人物功績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陽和今日到,
景物一時新。
陛下南山壽,
長迎千萬春。
錦石瓊沙不涴塵
桃花楊柳滿江春
畫船載酒游何處
絕似風流賀季真
競索駕高車
吾寧守戶樞
安能念榮悴
且欲辨賢愚
已過重陽十日期,菊叢初破兩三枝。自憐短鬢蕭蕭白,不似黃花驛里時。
老去流年不耐催,微霜又見菊花開。莫言冷落西風晚,也有飛飛小蝶來。
高樓補山闕,山翠當窗分。坐對興非一,萬象相主賓。虛檐乍雨過,淡冶怡我神。蔚然關中彥,雅意在作人。茲樓雖昔枸,弦誦今始聞。黽勉赴茲會,講萟同莘莘。金春而玉應,叩觸皆天真。所得良不淺,淹留忘日熏。五柳古高士,望亦情尤殷。矧予服儒服,詎敢遠道津。漉酒未瑕學,學墊林宗巾。
東郭依然野寺春,
重來忽憶舊游人。
開軒花竹看逾好,
拂石詩題認卻真。
白鶴向人如意舞,
青山于我亦情親。
一尊醉倚東風里,
空嘆浮生去住身。
宮井廢,殿基頹。遼海夜飛回。冢中名士幾人灰。余恨涅青苔。
鑿詩龕,眠畫幀。到眼片云秋瑩。此時江左說漂零。殘唳寫誰聽。
空傳墜履跡,
猶想餐芝顏。
古廟無人到,
蒼苔一徑閒。
云陰馀落日,
秋露滿空山。
何事令威鶴,
千年殊未還。
風霜日日困邊隅,
王事寧辭此病軀。
上谷山川重在目,
沙場塵土半沾須。
彎弧射虜憐驍將,
決策安邊屬老儒。
歸馬蕭蕭諳舊路,
前程何必問官奴。
宦游及奉親,
同氣有贈言。
至哉天下樂,
難與他人論。
昔綬官憂責,
先洗□□冤。
行志此其始,
寧為利欲昏。
持此娛祿養,
有□□孝門。
紛紛時勢眼,
庶見古罍樽。
素妝淡淡。喜絕代瓊姿,皎皎難染。路入庾關,能見梅花無忝。一枝不必姚黃,已奪越娘光艷。炎天熱、瓊臺夜深,牖戶休掩。
盈盈半壓朱檻。正浣出天香,珠露微點。笑謝洛陽花估,國色長占。想暖稍展氍毹,更使玉人勻臉。當影坐,銜杯共對不厭。
君不見燕泉何子生南岳,十八名聲動江海。年今四十少方伯,富貴由來重文采。
金章紫綬乃自致,黑發紅顏未曾改。憶初射策逢先皇,我為進士子為郎。
芳花醉踏清沙苑,春樹迎開畫省堂。每投桃李報瓊玖,多謝相知更相厚。
倚玉元非異姓兄,斷金況是同心友。寧知世事多變更,岐路人間各分手。
四海風塵半甲兵,十年意氣還杯酒。子方出守紫薇垣,予亦棲遲金馬門。
黃金盡識故交態,白璧翻思明主恩。中原送別哀離亂,汝水嵩川客心斷。
行馬秋臨清洛流,戰場暮吊黃河岸。薊桑青青燕草碧,梁王城邊杏花白。
功勛名位行有期,慷慨為子歌今昔。
合充凈供法王臺,
卻渡渾河溷俗埃。
若個真能留核種?
吾衰久不見花開。
老僧寄速親裝籠,
居士分甘費數枚。
等是與山緣未斷,
秋涼猶擬就松來。
天遠秋無際,
江空夜不驚。
雙飛復雙宿,
風雨莫孤征。
不曾出門去,
莊上吃油糍。
莊主歸相謝,
侍者不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