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淩峰賢上人
步入淩峰閣,尋師師未歸。
憑欄寂無語,唯見白云飛。
步入淩峰閣,尋師師未歸。
憑欄寂無語,唯見白云飛。
我走進淩峰閣,去尋訪賢上人,可上人卻還沒回來。我倚著欄桿默默無語,只看見白云在空中飄蕩。
淩峰閣:位于淩峰的樓閣。
師:這里指賢上人,即詩人要尋訪的僧人。
憑欄:靠著欄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前往淩峰閣拜訪賢上人,可能當時社會相對安定,詩人有閑情逸致去尋訪僧人,在尋訪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尋訪僧人不遇之事。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渠觀英游轉首空,玄都葵麥幾春風。
米郎筆絕九霄上,子駿星移五管東。
雅拜從渠投石友,遺言以子為山公。
定應去判芙蓉館,不墮蠻云蜑雨中。
試聽輿人誦,如何是太平。
有生遂其性,無象得而名。
刁斗三邊靜,鋤耰萬里耕。
毋庸奏奎聚,不必誦河清。
堯豈容知識,文非以色聲。
樵歌殊質俚,未足贊休明。
君家忠節著先朝,廟院如今稍寂寥。
晉代褒勛侯謝澹,唐人詔姓取顏標。
地寒訪我門羅爵,天定看君世珥貂。
欲掃空齋同夜話,山荒黃獨尚無苗。
近傳桂管置行營,想見臨淮號令明。
書載舞干文德遠,曲名破陣武功成。
小兒隊整遺風在,大將壇荒舊址平。
未得軍前實消息,強歌安得有歡聲。
垢衣忘澣虱游須,豈有村情似長瑜。
作圣德詩無乃怪,進文鑒序近于諛。
熱中人有讒余者,殿后天將壽我乎。
晚覺陶翁嗔子懶,不如坡老愿兒愚。
少喜浮名謬激昂,晚溫故讀稍精詳。
易全何患乾坤毀,騷在堪爭日月光。
漆簡字更經學誤,玉臺體出選詩亡。
殘年欲尚鞭吾后,誰道先生已?;?。
越石通身膽,英英管樂儔。
防秋戍孤壘,乘月上高樓。
粉堞齊云逈,冰輪出海浮。
目中無虜騎,笑里有邊籌。
梟羯言猶壯,聞雞志未酬。
素娥知往事,猶照麗譙頭。
古書踳駁承訛久,新義支離折衷難。
孔墨達觀無異道,觸蠻角立有爭端。
壁中科斗經傳寫,甕里醯雞味筆殘。
老子暮年親勘破,束書閣上不須看。
江鄉民力已凋疲,妙選名臣往拊綏。
此去天家增保障,向來帝子擁旌麾。
蕭生補郡寧忘諫,謝守看山定有詩。
相國若詢周柱史,為言健似出關時。
禿翁無物可將行,在野安能致魯生。
曾伏端門攻鬼質,始知中壘是宗英。
君如丹鳳鳴尤偉,彼化黃熊罪尚輕。
田里誦言仁圣悔,天其或者再升平。
偶陪小隊謝池行,云澹風輕雨未成。
夢草詩情全老退,見花病眼尚分明。
即今樵笛村童和,當日金蓮院吏迎。
得向騷壇分半席,絕勝一品與三旌。
千層墜為一毫差,還了魚須脫革華。
數尺了無懷內錦,三斤空有話頭麻。
早曾謁帝吟薰殿,晚欲逃儒入墨家。
自笑老人心尚駿,故吾不換換新花。
材名漢廷選,文學孔門科。
不仿治安策,宜賡喜起歌。
三麾老龔遂,一榻病維摩。
此事懸于命,吁嗟可奈何。
息影空山與世疎,感君意氣獨勤渠。
頗憐鳳閣舍人老,猶寄羊城使者書。
化鶴安知耽是我,騎鯨難問白何如。
豈無莼鯽堪攜去,衰病誰扶上素車。
青陽少府筆如椽,袖出騷人體物篇。
往昔上林推蜀客,后來赤壁有坡仙。
自言避地僑江表,誰誦凌云向上前。
螢雪一生家萬里,漢庭給札定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