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
不覺吾衰矣,蹉跎歲月遷。
循途如轉磨,息駕幸收鞭。
心是沾泥絮,身同退院禪。
所欣無一事,藉此度馀年。
不覺吾衰矣,蹉跎歲月遷。
循途如轉磨,息駕幸收鞭。
心是沾泥絮,身同退院禪。
所欣無一事,藉此度馀年。
不知不覺我已經衰老了,歲月在虛度中悄然流逝。我一生循規蹈矩如同推磨一般原地打轉,幸好現在停下腳步收住了馬鞭。我的心就像沾了泥的柳絮不再飄飛,身體如同退院的僧人般閑適。讓我欣慰的是沒有什么事可操心,借此來度過余下的歲月。
不覺:沒有察覺。
蹉跎:光陰白白地過去。
循途:遵循常規道路,這里指按常規生活。
息駕:停車,比喻停止奔波。
沾泥絮:典出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比喻心境不再波動。
退院禪:指退出寺院的僧人,比喻閑適自在的狀態。
馀年:晚年,剩下的歲月。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晚年時期。可能經歷了人生的起伏,對過去的生活有所反思,在年老時渴望一種寧靜、閑適的生活,于是創作此詩來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晚年對生活的感悟和對閑適生活的滿足。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的語言傳達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小雨斑斑,垂楊影里青青麥。
越阡度陌。好個南村宅。
雁塔同題,相對俱頭白。
今何夕。修篁怪石。留我狂吟客。
憐君家往碧溪灣,兼有詩情溪水間。
政值雨晴秋又好,卻來臺上望圭山。
昔年載酒也同游,霜岸芙蓉葉葉秋。
醉倒綠楊呼不起,一天涼月侵溪流。
同志兼同病,相過又一回。
雨中佳客至,庭畔好花開。
休話黍離恨,自珍樗散材。
除非閒淡友,誰肯款門來!
鞍馬風塵苦,關河歲序深。
遠鐘出煙寺,殘月墮楓林。
人倚孤筇健,松圍眾壑陰。
旅懷消不得,日日短長吟。
只有濛濛意,人家與釣磯。
寺門鐘乍起,樵客徑猶非。
四百層泉落,三千丈翠飛。
與誰參畫理,半面盡斜暉。
千里嬋娟,與玉闕瓊樓,共一顏色。寒似層冰,皎如圓鏡,照來水天雙澈。一葉剪碧,荇飄翠帶魚盈尺。隔樹陰蛩語,長橋橫臥少人跡。
歌板暗訴,怨抑沉沉,夜闌秋聲,都入瑤笛。倚蘭橈、臨流顧影,人間未應有今夕,疑是廣寒天上客。
素娥何處,應似桂殿同游,滿身清露,去時還濕。
名教非無樂,何緣事上眉。不閑因接物,先老為憂時。兩郡垂棠蔭,東園長桂枝。用公渾未盡,一世有馀悲。
夙昔住山緣,來吳已八年。獨憐寒塔影,時到碧巖前。埋玉亡何日,愁云過別天。東風減回首,家學子能傳。
采從元圃色青蔥,
曲度庭花裊幔風。
此日目成憐楚客,
何人腸斷惱司空。
西園斗草歸遲。隔葉囀黃鸝。
闌干醉倚,秋千背立,數遍佳期。
寒食清明都過了,趁如今、芍藥薔薇。
衩衣吟露,歸舟纜月,方解開眉。
妙舞曾居絳樹前,刺桐花外赤欄邊。
還丹木客顏同駐,度曲金衣韻較偏。
振翼乍回天后夢,引泉時滅祝融煙。
文心慧業今何用,為報閨人舌尚存。
西成高鑿一軒通,荷蓋吹涼入坐中。
新月不妨回夜色,有秋何止閱年豐。
直須落日紅無際,剩看群山翠掃空。
更約他年身退后,披襟來此揖涼風。
孤城門未啟,風雪一舟停。
村店茅柴酒,官塘牧馬亭。
逼寒頭轉白,仄岸草猶青。
歲晏歸心迫,鄉音易動聽。
雨澀風慳,雙溪閟、幾曾洋溢。長長是、非霞散綺,岫云凝碧。修禊歡游今不講,流觴故事何從覓。待它時、水到卻尋盟,籌輸一。
燕舞倦,鶯吟畢。春肯住,才明日。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童子舞雩渾悵望,吾人提筆誰飄逸。記去年,修竹暮天寒,無蹤跡。
牢落多憂患,須眉一老翁。
廣文居五席,十載等旋蓬。
海色殘霞外,人煙落照中。
宜春新換帖,歲序又匆匆。
橫磨大劍。玉帳晨開兵百萬。
一卷陰符。孺子功名圯上書。
壯懷煙冷。笑看吳姬雙鬢影。
封浦泉傍。骨相輸君是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