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立夏前一日借坡公韻
雨澀風慳,雙溪閟、幾曾洋溢。長長是、非霞散綺,岫云凝碧。修禊歡游今不講,流觴故事何從覓。待它時、水到卻尋盟,籌輸一。
燕舞倦,鶯吟畢。春肯住,才明日。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童子舞雩渾悵望,吾人提筆誰飄逸。記去年,修竹暮天寒,無蹤跡。
雨澀風慳,雙溪閟、幾曾洋溢。長長是、非霞散綺,岫云凝碧。修禊歡游今不講,流觴故事何從覓。待它時、水到卻尋盟,籌輸一。
燕舞倦,鶯吟畢。春肯住,才明日。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童子舞雩渾悵望,吾人提筆誰飄逸。記去年,修竹暮天寒,無蹤跡。
雨下得不暢快,風也吝嗇,雙溪被封閉著,幾乎不曾有過水流洋溢的景象。常常是沒有云霞如錦緞般散開,只有山巒上的云凝聚成一片碧綠。如今不再舉行修禊那樣歡樂的游玩活動,流觴的故事也無處尋覓。等以后水漲了再去赴約,已經輸了一籌。燕子舞得疲倦,黃鶯也唱完了歌。春天若肯停留,也只有明天了。池塘里的水波泛起綠皺,小荷葉爭相鉆出水面。童子在舞雩臺下悵然遠望,我們這些人提筆寫詩,誰能有飄逸的才情呢。還記得去年,修長的竹子在暮天的寒意中,如今已不見蹤跡。
雨澀風慳:雨下得不暢快,風很小。慳,吝嗇。
雙溪:水名。
閟(bì):封閉。
修禊:古代民俗,于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祥。
流觴:古人每逢三月上巳節,在環曲的水流旁集會,把酒杯放在水中,任其飄流,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
舞雩(yú):古代求雨的祭祀儀式,這里指舞雩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的內容來看,可能創作于暮春時節,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但個人生活中可能有一些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詞人借立夏前一日的景象,結合古代修禊等活動,抒發自己的情感。
這首詞主旨在于抒發時光易逝、美好不再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將自然景象與個人情感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也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藝術表現力。
層原橫百里,一望五陵空。云過山城黑,風來野燒紅。吟身驢子上,歸思雁行東。薄暮沙塵起,令人嘆轉蓬。
衣分冰潔佩瓊瑰,笑斂溪頭月下杯。歲晏得朋真樂在,不須青女作行媒。
翠節香根帶雨移,蕭蕭偏與靜相宜。春花零落秋霜后,獨立青云君始知。
雙義門中立,三株樹上花。誰言風又雪,應為國忘家。清白丹心在,蒼黃白日斜。舉頭遙北望,尺五聽宣麻。
吾徒一笑似關天,離合胡寧付偶然。夢境萍蓬渺云水,舊游花柳更風煙。交情繾綣今猶昔,妙句傳抄喜欲顛。廷尉歸須結襪客,為公飽飯計留年。
漫道尊前愛惜身,詩天詞海小乾坤。籠中不作金絲雀,屏上遙觀黑面神。春日出墻方是杏,外星入世也稱人。月光如水江湖闊,盡洗殘篇剩個真。
昨來風日較暄些,破曉來游特地佳。也自低頭花下過,依前撞落一頭花。李花半落雪成堆,末后桃花陸續開。白錦地衣紅錦障,侵晨供張等儂來。百五佳時更絕晨,園丁猶未放游人。瘦藤拄上披仙閣,四面花光照殺春。只道春來不見痕,風邀雨勒未忺人。暄云淑日消多少,花柳匆匆了卻春。
岳伯露香虔夜拜,魂招天畢返嚴更。未炊萬口勝嚵嚼,不賞諸軍挾寵榮。云漢罷歌梟魃首,巫尪合笑蔑雷聲。即看蠟臘通三廣,野老黃冠業已成。
去日庭中始見栽,既成林后客歸來。春風擺盡輕狂絮,留得清陰滿憲臺。
今夕是何夕,開尊不厭頻。乾坤翻閱世,兒女暗催人。守歲更聲盡,迎年樂事新。誰持樹柏酒,一寄嶺梅春。
磻磻左山影,橫截右山腰。辨色鳥歡翔,微光漾晴朝。浮云若中斷,蔚蔚方行遙。
海上天然浪結堆,倚空樓閣似翚飛。剎那好景都收拾,醉帶祥云滿地歸。
花落清明后,扁舟載酒來。山從一徑入,寺繞萬松回。池上泉聲細,樽前暮色催。杖頭錢未罄,沽取盡馀杯。
屋角紅梅雪里香,索人管領意深長。老松秀出千林表,甲裂皮皺色轉蒼。
勢坼南陲外,經冬草不黃。當時收四海,此地稱殊方。瘴氣云猶濕,邊烽夜可望。懷人獨不見,日落意茫茫。八月炎天曉,捲簾山氣蒼。小星先去月,微露不成霜。且引壺清白,仍憐菊淡黃。飄流應日遠,秋事付長安。鳴蛩靜虛壁,復起于小窗。客夢因愁短,清灘放月長。自粘風絮入,不動野云涼。落葉何騷屑,蕭蕭未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