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壽葉樞密
堂上年時見燭花。青氈還入舊時家。芝函瑞色回春早,綠野東風轉歲華。
催召傳,穩鋪沙。罍尊今日棗如瓜。誕辰更接傳柑宴,蓮炬通宵喚草麻。
白日青天一旦明。舊時勛業此時情。延英再許裴公對,商鼎須調傅說羹。
千萬載,輔宗祊。擎天八柱愈崢嶸。將軍犁卻龍庭后,歲傍鰲山奏太平。
堂上年時見燭花。青氈還入舊時家。芝函瑞色回春早,綠野東風轉歲華。
催召傳,穩鋪沙。罍尊今日棗如瓜。誕辰更接傳柑宴,蓮炬通宵喚草麻。
白日青天一旦明。舊時勛業此時情。延英再許裴公對,商鼎須調傅說羹。
千萬載,輔宗祊。擎天八柱愈崢嶸。將軍犁卻龍庭后,歲傍鰲山奏太平。
去年在堂中見到燭花。青氈般的榮耀又回到舊時之家。詔書帶著祥瑞之色使春天早早到來,在綠野東風中時光流轉。催發的征召令傳來,道路平穩鋪沙。今日酒樽中的棗大如瓜。壽誕之日還趕上傳柑宴,通宵燃著蓮炬讓人起草詔書。就像白日青天突然明亮,舊時的功勛如今更添深情。像當年裴度再次被允許在延英殿奏對,要像傅說那樣調和商鼎之羹。輔佐宗廟千萬年,像擎天八柱般更加崢嶸。將軍平定敵境后,每年在鰲山旁奏報太平。
青氈:象征舊物或舊業。
芝函:對詔書的美稱。
罍尊:泛指酒器。
傳柑宴:宋代宮廷宴會,皇帝于正月元日或上元夜賜臣下黃柑。
蓮炬:蠟燭,代指宮廷中照明的火炬。草麻:指起草詔書。
延英:唐代宮殿名,在延英殿奏對是大臣受重用的表現。裴公:指裴度,唐代名相。
商鼎:商代的鼎,這里象征國家政事。傅說:商代賢相,傳說他曾調鼎為羹。
宗祊:宗廟。
擎天八柱:傳說中支撐天空的八根柱子,比喻能擔當天下重任的人。
龍庭: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代指敵境。
鰲山:宋代元宵節用彩燈堆疊成的山形。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此詞是為葉樞密祝壽而作,當時可能國家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作者希望葉樞密能繼續發揮重要作用,輔佐朝廷,維護國家的繁榮穩定。
這首詞主旨是為葉樞密祝壽,期望他延續舊時功勛,繼續輔佐朝廷。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開創性,但體現了祝壽詞的典型風格。
平時訪我烏江上,亂后逢君汝水濱。欲問龍門真在否,大千沙界邈全身。
少年高掇老龐科,未必龍門眾角多。幕府三招三不去,唯將一缽渡娑婆。
北風捲地雪漫天,慚愧君來住過年。日與鄰翁同展缽,老夫時復聽談禪。
直自三湘到七閩,無人不道竹庵名。詩如雪竇加奇峭,禪似云居更妙明。
竹庵端為故人留,尚許衰翁預勝流。寄語叢林好清客,未宜輕輥雪峰毬。
打鼓船將發。看水面、怒濤似屋,巨魚如闕。一路推篷吹笛去,無數葦花搖雪。忘不了、朱門皓月。萬里沙昏聞雁叫,料孤眠、白盡離人發。回首望,謝家末。
西風衰柳還堪折。喜筵上、紅牙銀燭,他無長物。話到英雄方失志,老鶻飛來杰杰。又一半、疏星明滅。歸去焚書應學劍,愛風毛、雨遍千山血。益智粽,竟何益。
欲買爾家田,歸種三頃稻。
因營山前宅,遂作泗濱老。
奇窮少成事,飽暖未應早。
愿輸橐中裝,田家近無報。
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
它年數畝宮,懸知迫枯槁。
佛法即空即不空,實義徹貫虛微中。
坤輿撐空兀地骨,碧淵湛作蛟虬宮。
蛟虬噴薄鑠四海,沐日浴月昭神工。
溟瀛蜃蛤老滄海,鼓沫積氣如飛龍。
會逢承平國無事,海隅腹鼓龐眉翁。
樓臺城闕極駭異,市廛宮觀叢精雄。
豈知大道蘊珍秘,且逐野錄窮無窮。
眼前薄技效靈媚,海若趨走光昭融。
信如浮云圣猶嘆,播為霖雨福所鐘。
鴻波貼懾朗瑤鏡,況有嘉兆呈年豐。
如九州者各九九,造化一鑄洪爐銅。
朝宗圣人竭航棧,執中協萬唐虞風。
豎儒幾敗而公事,
孺子居然帝者師。
一例滅秦亡六國,
留侯何有復韓時!
狂客何處人,吳航最佳士。
朝傾美酒三百杯,夜讀遺編數千字。
有時相見粵城東,入門慷慨氣如虹。
黃金不惜贈知己,白眼已素輕王公。
醉來下筆如濤瀉,舞鳳騰虬恣揮灑。
論俠時時叱武陽,摛文往往凌司馬。
我亦疏狂今更癡,吟詩作賦欲奚為。
且須沽酒與君酌,世上悠悠那得知。
垂老西來日,天涯此會稀。馬啼聲特特,雁陣影飛飛。南海情偏厚,東坡語未非。海莊岑寂地,車轍滿荊扉。
垂老東還日,天涯此別稀。關山歸馬地,江水釣魚磯。秉燭情何盡,銜杯淚欲揮。相思幸相問,處處有鴻飛。
鼕鼕珰珰珰,爛醉如泥了。
睡至谷谷呱,東窗梅影曉。
白首胥臺隱,貞孤亦可師。
工書繁筆札,好客滿茅茨。
墻溷十年賦,江湖九詠詞。
鹖冠終已矣,蟬冕更何為。
棐幾經猶掩,衡門淚已滋。
黔婁稱謚日,桑扈返真時。
五嶺神交客,三吳感逝詩。
州來心許在,掛劍豈無期。
山居絕塵鞅,眾慮寡所營。長嘯谷聲應,撫琴薰風生。
云流古洞濕,雨過寒潭清。年光自代謝,草木隨枯榮。
且盡杯中酒,遑圖身后名。出門盡秋色,策杖登寒山。
云來幽徑迷,風急衣裳單。林深豺虎嘷,洞古虬龍蟠。
路遠人煙絕,日昃不得餐。蒿藜蔽田野,中心自悲酸。
嚱吁望絕巘,始知行路難。不如歸林臥,長嘯賦猗蘭。
山闊青連海,
溪長綠繞城。
規模唐故郡,
弦誦魯諸生。
楊柳依依洲渚深,
駕言聊爾縱幽尋。
不虞為子登臨費,
但約新詩好處吟。
一抹斜陽掛淺林,
細聽山鳥說春心。
千年古寺多奇跡,
讀了豐碑看玉岑。
塵沙障眼。細計來程家漸遠。
野草閑花。不見當年阿母家。
詩題古驛。雞骨柔情無筆力。
錦字偷裁,立到黃昏雁不來。
望去山腰一縷煙,
到來鐘梵肅諸天。
道人已習頭陀行,
為乞蓑衣與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