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二十七首 其十九
郗鑒生憐逆子,
沈充死愧賢孫。
桂蠹何傷芳樹,
蘭芽不染滫根。
郗鑒生憐逆子,
沈充死愧賢孫。
桂蠹何傷芳樹,
蘭芽不染滫根。
郗鑒生前憐惜叛逆的兒子,沈充死后有賢良的孫子而感到羞愧。蛀蝕桂樹的蠹蟲怎能損傷芳香的桂樹,蘭草的幼芽不會沾染污水的根源。
郗鑒:東晉大臣。逆子:指郗鑒之子郗愔,曾參與桓溫之亂。
沈充:東晉叛臣。賢孫:指沈勁,沈充之子,以忠義著稱。
桂蠹:蛀蝕桂樹的蟲子。
滫根:污水的根源。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作者可能生活在一個有忠奸善惡斗爭的時代,通過詠史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看法和價值觀。
這首詩借歷史人物和自然現象,闡述了善惡有別、美好不會被丑惡玷污的道理。以史為鑒,具有一定的警世意義,體現了詩人對正義和美好品質的追求。
夙駕安仁道,行行得自娛。
荒山圍野闊,遠樹出林孤。
景晦長煙合,天寒碧草枯。
歸心懷往路,極目向平蕪。
今朝風日好,抱病起登臺。
山色愁無盡,江波去不回。
客懷元老草,節物又踈梅。
且莫催歸騎,憑欄更一杯。
以茲游覽富,翻令懷抱傷。
誰哉可告語,舉俗昏且狂。
乾坤有真心,日月垂休光。
茫茫宇宙內,此柄孰主張。
幾年勞夢想,今日慰登臨。
況入芝蘭室,又聞金玉音。
與君連夜語,盡我一生心。
此外成華發,無因得重尋。
江流圍玉界,天影抱瓊臺。
拄杖煙霄外,中巖日月回。
箕山藏遁許,吳市隠仙梅。
一笑今何在,相期再舉杯。
長江西委輸,匯澤東滉瀁。
中川屹孤嶼,佛屋寄幽賞。
我來此何日,秋氣欲蕭爽。
共載得高儔,良晨豈孤往。
酒酣清嘯發,浪涌初月上。
疊鼓喚歸艎,陳跡真俯仰。
凌兢度三峽,窈窕復一原。
絕壁擁蒼翠,奔流逝潺湲。
聞昔避世人,寄此茅三間。
壯節未云遠,高風杳難攀。
深尋得遺墟,縛屋臨清灣。
坐睨寒木杪,飛泉閟云關。
茲游非昔游,累解身復閑。
保此清凈退,當歌不能諼。
聞道君歸湘水東,經行長在白云中。
詩成天柱峰頭月,酒醒朱陵洞里風。
舊學難酬香一瓣,流年誰管鬢雙蓬。
書來為指誵誤處,不涉言詮不落空。
端?得幽貞,考槃寄茲嶺。未成長往計,抱恨中耿耿。
秋風吹庭樹,遙夜枕席冷。感彼歲序移,慨此心事永。
明晨發孤興,趣駕向絕境。躋攀力雖倦,想象意逾騁。
云山一以眺,俯仰疑倒景。檢校石田收,眷戀茅屋靜。
淹留復未遂,外物愧張邴。珍重同來人,妙語各清整。
擊節三嘆余,超然得深省。
忽傳夔府句,并送遠公蓮。
翠蓋臨風迥,冰華浥露鮮。
舞衣清縞袂,倒景爛珠躔。
想象芙蓉闕,冥冥絕世緣。
明滅青羅帶,周遭碧玉環。
孤亭感陳跡,茂樹喜重攀。
爽氣琴尊外,泉聲枕簟間。
詩成無寫處,絕壁蘚痕斑。
一旦高辭將相權,身名從此慶雙全。
人夸跡已風塵外,誰道心游日月邊。
未許前賢專晚節,更將余事發春妍。
君王若要詢黃發,便好臨雍促肆筵。
疇昔因來行水余,依依唯認昔人居。
新堂已幸經重構,舊事難追更特書。
所愿弦歌聞十室,休夸文字賦三都。
同來況有濂溪裔,心印相傳盡未踈。
景幽人跡少,惟有此源長。
水接天池綠,花分繡谷香。
僧閑多老大,寺古半荒涼。
卻怪尋山客,何由到上方。
長風一萬里,披豁暮云空。
極浦三年夢,扁舟二子同。
離離浮遠樹,杳杳沒孤鴻。
若問明朝事,西山晻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