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四首 其一
百卉芳菲二月時,
先春梅萼著疏枝。
只緣姑射風姿別,
不怕寒威損玉肌。
百卉芳菲二月時,
先春梅萼著疏枝。
只緣姑射風姿別,
不怕寒威損玉肌。
二月時節百花盛開、芬芳艷麗,梅花卻先于百花,花萼點綴在稀疏的枝頭。只因為它有如同姑射仙子般獨特的風姿,所以不怕寒冷的威力損傷它如玉般的肌膚。
芳菲:花草芳香而艷麗。
梅萼:梅花的蓓蕾。
姑射:傳說中的山名,《莊子·逍遙游》中記載姑射山上有神人居住,后以“姑射”代指美貌、風姿超凡的女子。
寒威:寒冷的威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處于一個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看到世間的種種現象,借梅花來表達自己不隨波逐流、堅守高潔品格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梅花的高潔堅韌。其突出特點是對比和比喻手法的運用,生動展現梅花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體現了古人對梅花品格的推崇,豐富了詠梅詩詞的內涵。
歷陽相遇日,流落喜俱存。
不起騷人嘆,唯知圣主恩。
蟹膏紅滿箸,蟻酒白盈尊。
豈謂江邊別,深情不再論。
山云才滃起,頃刻雨點飄。
乃知云變雨,不必到層霄。
只在百丈間,即化甘澍膏。
君看云薄處,曦影如隔綃。
自是此雨上,仍有赤日高。
清曉開庭,
茱萸初佩。
臥病三秋色,懷人五岳情。
涼飆吹夢起,啄雀喚愁生。
客返關中路,書傳歷下城。
倒衣初罷枕,垂涕復沾纓。
《巷伯》詩難讀,梁園獄已平。
長吟歸黯淡,別緒郁縱橫。
憶折前津柳,同炊古寺羹。
有孚謀且窒,無角兆先成。
遠道蒹葭隔,周行坎窞并。
莒萊矜野語,虞芮亂囂聲。
欻棹江波大,潛揚海汐輕。
群疑紛所出,眾口漫多驚。
智勇微夫子,艱危詎此行。
奮身甘下吏,微服恥為氓。
《易》彖繇斯昉,《騷》歌比類明。
經旬喧地圾,舉國丐天晴。
節至通蘋藻,愁來憶弟兄。
曾要肝膽契,況忝雪霜盟。
草茀虛炎月,云高隱暮旌。
罷呼燕市酒,遄決薊門程。
戍角迷丹嶂,河陰護綠蘅。
崩堤頻淖馬,廢塢剩聞鶯。
水旱憂兼劇,誅求慘自鳴。
此邦哀瑣尾,何室壓香橙。
觸目難俱述,驚時已漸更。
馳聞瀛隰盡,頗喜岱嵐迎。
膏沐誰遑理,壺飧欲就傾。
畏途晨上謁,羈邸夜班荊。
續燭探行笥,聯床敞外楹。
年華窮不減,日錄老逾精。
恨失登山約,嗟為抱甕貞。
徘徊違魯賻,邂逅合秦箏。
閣彷滄溟峻,泉憐趵突清。
狂濤終砥柱,直道益崢嶸。
旅食悲寒及,歸舟阻潦盈。
依然垂橐去,率爾采薪嬰。
左次才彌拙,西還意若酲。
貧非荒竹徑,渴豈慕金莖。
急難睽良友,端居惕遠征。
寸心如濩落,中夜幾屏營。
自得分魚素,空教怨鹿蘋。
川原仍獨往,伏臘互相衡。
甫定他鄉榻,俄從上日觥。
好音隨杖屨,佳會足公卿。
律轉堅冰解,春回早卉榮。
斂才期近物,逃俗勵修名。
忽復追鞭弭,還來過帝京。
每詢邙邑樹,誰薦寢園櫻。
進履耽逢石,將詩悚報瓊。
雍田關華好,為耦待躬耕。
久客驚秋老,孤燈逗晚涼。
鄉心半輪月,歸夢五更霜。
旅館愁長夜,鄰家話隔墻。
有懷殊未已,明日是重陽。
蘇公堤,白公堤,十里亭臺高復低,斷橋流水西。
鷓鴣啼,杜鵑啼,樓外斜陽一酒旗,楊花不住飛。
秦皇漢武未聞道,海上那得如瓜棗。獨有仙人冰玉膚,沐雨籠煙住瑤島。
我來海國春正中,屋角如火扶桑紅。心知絕世在空谷,彷佛夢到扶荔宮。
朝來有酒漾螺盌,眼明見此赪虬卵。龍女金枝爍有光,鮫人火齊堆無算。
藍紅江綠漫復誇,傾成風味自一家。餐芳頓欲換肌骨,忍俊誰能惜齒牙。
十年以前無此物,銜子飛來煩海鵠。天公著意厚窮荒,應遣分甘到鈴卒。
萬事灰心杜牧之,罪言自著少人知。朅來正值成陰候,只合茲游為荔支。
十畝寒林一樹梅,自妍自笑已堪哀。朝來更被風吹卻,擬遣春從底處回。
野外籬邊爛漫香,晚風孤影弄霓裳。飛花滿地無人管,卻趁春泥上燕梁。
拘尸羅城,娑羅雙樹。
死款難翻,賊身全露。
引得波旬,叢然笑舞。
后代兒孫口似椎,有屈誰伸訴,山花點滴啼紅雨。
俊逸來清海,因緣侍帝鄉。
湛家離眷里,陳榻舊輝光。
銅柱游幾遍,金臺譽更芳。
芝蘭看滿室,吾欲挹天香。
開府推心若谷虛,要將民物納華胥。
風清海外除奸蠹,令肅軍中畏簡書。
報國自應親矢石,酬知未盡掃鯨魚。
庸疏何幸叨青眼,媲美前賢愧不如。
古寺雙橋外,清渠五柳前。開門賞疏豁,卜地得幽偏。
墟里通漁市,人家隔水田。夕陽間倚仗,林壑倍蒼然。
野色開平楚,湖光納一亭。彩虹澄霽影,白鳥破空青。
波漾層層繡,山圍疊疊屏。翛然真意遠,行藥過前汀。
湖海歸來剩此身,廿年間散守江濱。
空留出岫為云態,猶作平疇課雨人。
已博斗升分涸轍,競傳孤矢正嘉辰。
長去報束慚何敢,聊伴堯天擊壤民。
棣萼聯三事,臺星聚一門。
誠心多士服,德望四朝尊。
傅相騎箕遠,蕭規與漢存。
兩宮臨奠日,哀慟見殊恩。
傲吏名山不厭游,況逢佳節更悲秋。
浮云曉向千峰散,落木寒臨萬壑流。
海上樓臺澄蜃氣,樽前鴻雁起邊愁。
腐儒歲晚真何補,欲向滄浪買釣舟。
作賦兼隨漢大夫,更憐葉縣有飛鳧。
深秋我飽青精飯,避世誰藏白玉壺。
老去風塵雙鬢改,晚來砧杵一城孤。
莫辭此日樽頻倒,愁見當年角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