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首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爾奈渠何。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爾奈渠何。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不要說投詩贈給汨羅江,如今自身尚且如此又能對屈原怎樣呢。曾聽說向木雕神像求福,試著向艾人祈禱吧。年年端午都伴隨著風雨,好像是為屈原訴說昔日的冤屈。我想和誰談論這些事呢,屋前屋后只有鵓鳩的喧鬧聲。忠臣的進言不被采用最終沉江而死,留下的文章如星辰般閃耀。為何還要再飲菖蒲酒,為你擊節高歌一曲。
謾說:不要說。
汨羅:汨羅江,屈原投江處。
爾:如此。
渠:他,指屈原。
木居士:木雕的神像。
艾人:用艾草扎成的人形。
許事:這些事。
昌歜:菖蒲。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端午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詩人在端午時看到風雨等景象,聯想到屈原的悲慘遭遇,結合自身對現實的感受而創作此詩。
這組詩主旨是紀念屈原,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議論結合。在文學史上展現了詩人對歷史人物的關注和對現實的思考。
常年看花時,輒苦風雨厄。
今年獨異此,游人滿阡陌。
翩翩出聯騎,往往醉墮幘。
轉盼桃杏空,遂見辛夷坼。
海棠尤可念,不耐暖日炙。
胭脂成白雪,其意亦自惜。
曾未淹旬時,春事欲掃跡。
安得愛花心,堅頑如鐵石。
山澤荒寒外,門庭寂寞中。
厭聞鳩喚雨,常羨鵲知風。
逆境嗟行徧,閑愁幸掃空。
今晨有奇事,簫鼓賽年豐。
山中有異夢,重鎧奮雕戈。
敷水西通渭,潼關北控河。
凄涼鳴趙瑟,慷慨和燕歌。
此事終當在,無如老死何。
斷山支徑得行吟,度磵穿林不厭深。
雉挾兩雌飛谷口,烏將數子下墻陰。
前三喜接高人語,方寸寧容俗慮侵。
少待新春好風日,不妨攜客更相尋。
昔慕騷人賦遠游,放懷蜀棧楚山秋。
橘中尚可著四老,海外誰云無九州。
薄酒時須澆舌本,閑愁莫遣上眉頭。
幅巾短褐吾差便,實厭衣冠裹沐猴。
茶杯得之久,石硯日在前。
一朝忽墜地,質毀不復全。
附著以膠漆,入用更可憐。
杯猶奉飲啜,硯不廢磨研。
向使遂破碎,亦當歸之天。
動心則不可,此物何足捐。
蘇子飄然古勝流,平生高興在滄洲。
千巖萬壑舊卜筑,一馬二僮時出游。
香斷鐘殘僧閣晚,鯨吞鼉作海山秋。
極知處處多奇語,肯草吳箋寄我不。
散發垂肩懶更簪,一窗竹水對蕭森。
從來恥作資身策,老去終懷報國心。
雷起鼻端秋枕石,泉鳴指下夜橫琴。
不緣羸病愁迎客,經歲何人肯見臨。
秋風樹瘦勁,春露葉扶疏。
夙興立堂上,短發未暇梳。
高謝世俗攖,游于物之初。
青黃災斷木,三四調群狙。
長生豈有巧,要令方寸虛。
今年幸差健,小雨聊荷鋤。
蕭散坐中庭,三更月未生。
溯風涼醉頰,汲井濯塵纓。
草露沾衣冷,天河隔樹明。
裴回不能睡,鼓角下高城。
竹葉掃仍落,莎根鋤更生。
陰陽常代謝,今昔各施行。
勛業須時至,衰榮忌力爭。
徑歸差省事,高枕聽蟬聲。
搖落園林探借春,耄期詩酒肯輸人。
狂時湖海猶嫌迮,達處羲農亦未淳。
木葉蔽身如盛服,藜羹加糝即常珍。
巢由尚隠唐虞代,漫道桃源是避秦。
堂前捉績子,力作忘朝餐。
鵝黃雪白相照耀,插茅作簇高如山。
蠢女采桑至煮繭,何暇膏沐梳髻鬟。
繅成蜀錦與楚縠,舞妹纏頭不論束。
風月資吟嘯,漁樵約往還。
貧猶能釀酒,病不廢游山。
亂石臥牛馬,流泉鳴佩環。
豁除羈旅日,猶有半生閑。
霜寒衣絮薄,日暮爨煙微。
冀北馬空老,遼東鶴幸歸。
飄零舊交少,衰疾壯心違。
每顧兒童笑,吾貧未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