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簡欽止兼憶斯遠
前日叢篁苦蔽溪,祇今檐與四山齊。
裴回有句不能吐,要與乘涼一杖藜。
阿連聞說有歸期,準擬俱來賦此詩。
已是欲行還小住,縱令頻合故傷離。
前日叢篁苦蔽溪,祇今檐與四山齊。
裴回有句不能吐,要與乘涼一杖藜。
阿連聞說有歸期,準擬俱來賦此詩。
已是欲行還小住,縱令頻合故傷離。
前些日子叢生的竹子苦苦遮蔽了溪流,如今屋檐仿佛與四周群山平齊。我徘徊著想吟詩卻難以吐出詩句,打算拄著藜杖去乘涼。聽說阿連有了歸期,本打算大家一起來賦詩。可已經到了要走的時候卻又暫且停留,即便能常常相聚也還是為離別而感傷。
叢篁:叢生的竹子。
祇今:如今。
裴回:同“徘徊”,來回走動。
一杖藜:拄著一根藜杖。
阿連:這里指代友人。
準擬:打算。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友人阿連有歸期,詩人期待相聚賦詩,但又面臨離別,可能創作于與友人聚散之際,反映當時心境。
這首詩主旨圍繞友人聚散,特點是情景交融,以景襯情。展現詩人細膩情感,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南宋詩人日常情感表達。
寄園舊址作公園,名易中山本壽山。
漫說亭湖饒勝景,荊榛滿目問誰刪?
東田社里是精廬,石上龍池一鏡虛。
洗屐滄波曾亦足,杖藜名岳更何如。
赤岡路引茅茨遠,紅板橋通橘柚疏。
自可雙林修凈土,為椷蓮藏貝多書。
出門信步亦何疑,宜止宜行各有時。塵俗隨流皆下策,天君能主即嚴師。千年自合留雙眼,一敬端堪破萬私。但得手中龍劍在,何愁光焰少人知。
纜解沙鷗且莫疑,溪梅剛遇放花時。諸君試共參天意,釋子還能禮祖師。山色留連皆惜別,風光過取不嫌私。他年歸問桐江路,卻把嚴光作故知。
春晚苔深,怎幽徑難尋,那日妝閣。但破屋依然,閑了簾幕。
曾記欄桿同倚處,滿階盡是花飄泊。斜陽薄。別恨迢迢,往事如昨。
離索。扁舟曉角。傷心千萬里,何處棲托。
料岑寂蘭閨,孤燈淚落。付與琴聲情更切,最愁人月明風惡。
煙波作。夢被柳綿迷卻。
吳臺花鳥數驚新,遙憶朱輪金馬春。懷綬張喬黔俗變,校書劉向?夷馴。十年劇恨無書雁,萬里寧忘有故人。不謂到今難覿面,向來真易別江津。
有弟雙飛入鳳池,芬芳華萼照連枝。茅山訪道今何似,瓦屋棲云舊有期。作賦相如猶自懶,還丹葛稚笑何遲。仙鳧一去無由見,唯有栽花似昔時。
水花香弄晚風清,
閒立梧桐看月生。
夜漏向深秋始覺,
一天星濕露華明。
拜命歸來念念長,蹁躚毛發已成蒼。風流未說班前輩,清白難忘扁舊堂。紫閣千年猶借澤,朱弦三嘆且留腔。何時微雨初醒后,共對閒庭夜合香。
孤市輝輝日半城,鳴騶門外即脩程。霜清岱色偏凌漢,臘近梅花亂著英。對酒可勝游子念,買舟還作濟川行。當筵郢曲堪誰和,三疊陽關是此聲。
山閣開尊勝日明,千杯難了別離情。獨憐經濟無長策,堪笑驅馳已半生。鴻雁伴云天共遠,芙蓉照水影同清。風光點筆皆奇景,誰畫羸驂曉出城。
借宅亦種竹,知子未忘此。
竹間有馀暇,塵事勿到耳。
行年且半百,太息我與爾。
盡是蕭疏意,云山入望賒。
涼蟬驚落葉,孤蝶抱秋花。
寒聽山中雨,明飛江上霞。
村邊吹牧笛,絕勝往年笳。
韓信事劉元不叛,
蕭何惑漢竟生疑。
當初若聽蒯通語,
高祖功名未可知。
霏霏煙霧滿寒山,
霜葉淋漓點鬢斑。
喜得耕犁經雨潤,
籃輿宛轉白云閑。
眾草抽柔心,高云變新色。
靜惟所憑功,敷展殊莫測。
素商易朱明,金氣先驅亟。
蕭蕭叢莽振,翏翏虛谷滌。
大化寧異權,盛理欲誰抑。
通蔽無易力,迷順有失得。
席蔭空亭陰,予景庶終息。
一盞寒泉一炷煙。
洞濱買個值三錢。
難逢美意好神仙。
呼嘯秋云穿戶出,
笑談明月向人圓。
瓊樓玉宇記當年。
云中雞犬隨淮南,手攀桂樹歌小山。
鴻寶秘書在玉枕,有高尚者還童顏。
卯金家世學仙子,半生游山磨屐齒。
懶耕白云種瑤草,南去持竿釣湘水。
天風環佩滄江東,鄱云溧雨分鄰封。
浮丘洪崖未之見,擁腫鞅掌常相從。
拂衣浩然有歸志,湘濱已卜誅茅地。
寸田尺宅可治生,騎鶴纏腰非易事。
不如且向金蓮游,濯足萬里黃河流。
上界神仙足官府,山中宰相輕公侯。
人生得意無南北,蠅利蝸名等雞肋。
道人一粲據槁梧,世間萬事槐安國。
軟草豐苗任滿前,
蒼然觳觫臥寒煙。
直饒牧得渾純熟,
痛處還應著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