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道中回寄子肅玉汝并屬李晦庵八首 其六
借宅亦種竹,知子未忘此。
竹間有馀暇,塵事勿到耳。
行年且半百,太息我與爾。
借宅亦種竹,知子未忘此。
竹間有馀暇,塵事勿到耳。
行年且半百,太息我與爾。
你借住的宅院里也種上了竹子,我知道你沒有忘記對竹子的喜愛。在竹林間享受閑暇時光,塵世之事不要讓它擾到你的耳朵。我們都快到五十歲了,我不禁為你我嘆息。
借宅:借住的宅院。
行年:經歷的年歲,這里指年齡。
太息:嘆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溧水道中,回想起友人借宅種竹之事,結合自身與友人年近半百的經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較為平穩,詩人在旅途中心有所感,寫下此詩寄給友人。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高雅情趣的贊賞以及對歲月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借竹子展現志趣。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體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和對生活的感悟。
黃昏出華省,禁鼓起高城。孀婦鄰西泣,棲烏枝上驚。一窗疏雨響,半夜薄寒生。感客不成寐,凄風廄馬鳴。
荒茅之西云溪東,居家小屋棲寒蟲。歲暮云低溪水瘠,山撐瘦骨喘頹龍。白茅枯髯亂森戟,青松病膝慚弧弓。瑟瑟霜被庇馀畝,層苔齧石斑銹銅。不見禽語出枝葉,日夜古木號悲風。先生煢孑五年匆,避人避世真猿公。山魈木客非異物,深宵來扣雨敲櫳。泥人三事詩文酒,相隨一仆佳藤筇。扶醉竹下無主客,白云時復到襟胸。飲瓢簞些濯鬢足,歷落澗瀨魚無恫。歸路十里迷荒渺,明月出嶺光流空。宇天席地詎不足,一宵清夢翠嵐通。毋笑寂寥非遠計,世塵之外吾何窮。長揖群山默有語,此生偃蹇知為公。
盛時多士出成均,蕓屋青燈教席分。自有文章成錦繡,殿頭釋褐奉明君。
翰苑編摩二十年,容臺典禮荷喬遷。為臣報國才須盡,哭子還鄉病已纏。四尺孤墳嗟自掩,一椷遺藁竟誰傳。可憐宦達俱成夢,追憶平生倍愴然。
幽人萬遍課參同,只恐勞生事事慵。高枕山房還靜聽,十千八百五更鐘。
枕上紅塵白晝深,眼開欲得息勞心。燈花暗入僧床冷,山閣馮江萬木林。
流水泠泠浸稻田,巖耕應費買山錢。風梢雨蓋摩霄漢,個里高人即地仙。日影曈昽霽曉雰,幾聲幽鳥隔窗聞。謝安盍為蒼生起,休戀青山臥白云。
堯茨姑射近,漢苑建章連。十五蓂知月,三千桃紀年。鸞歌隨鳳吹,鶴舞向鹍弦。更覓瓊妃伴,來過玉女泉。
短蓬初蔭綠天姿,片石留云若有私。人畏自應成小筑,樓居寧敢負明時。即看白社朱堪染,況羨青山翠可移。但有同盟公等在,不妨重賦偶然詩。
屈指船經渥太華。將將八月盡隨槎。床頭可有一杯茶。滿目驚濤翻碧海,一帆殘照背丹霞。愿君明日早還家。
池上風荷碧玉盤,朝來承得露華寒。也知此物同欹器,早把明珠著眼看。
群山外擁兩峰齊,古石中懸百丈梯。天入晉秦河水壯,地臨燕趙海云低。十年關吏方高臥,萬里行人且獨躋。更上韓臺詢往事,不愁風雨晚凄迷。
急下柴車踏晚晴,青鞋步步有沙聲。忽逢野沼無人處,兩鴨浮沉最眼明。
茅齋半食蒼巖腹,老樹如蛟曈寒綠。出門買得東吳船,載酒歸來江上眠。刬卻橫洲一千尺,長將醉眼傲江天。
社鼓村謳處處同,旗亭歌板舞衣風。薄寒天氣秋剛半,病酒情懷月正中。廢圃而今鳴蟋蟀,虛堂自昔產英雄。由來吊古多感慨,賦到滄桑句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