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椒山先生墓
曾讀遺書嘆直臣,遙阡極望更沾巾。
一身生死留天地,兩疏淋漓泣鬼神。
鳥集墓門名不恭,鶴歸華表恨如新。
行行立馬秋風急,杯酒何年薦澗蘋。
曾讀遺書嘆直臣,遙阡極望更沾巾。
一身生死留天地,兩疏淋漓泣鬼神。
鳥集墓門名不恭,鶴歸華表恨如新。
行行立馬秋風急,杯酒何年薦澗蘋。
曾經讀過先生的遺書,不禁感嘆他是位正直之臣,遠望那長長的墓道,我淚水沾濕了衣襟。先生一生的生死抉擇都留于天地之間,那兩篇彈劾奸臣的奏疏言辭懇切,連鬼神都為之感動哭泣。鳥兒聚集在墓門,這似乎是對先生英名的不敬,就像丁令威化鶴歸來,那遺憾依舊新鮮。我騎馬緩緩前行,秋風急切地吹著,不知哪一年能以杯酒和澗中的蘋草來祭奠先生。
直臣:正直之臣,這里指椒山先生。
遙阡:長長的墓道。
兩疏:指椒山先生彈劾奸臣嚴嵩的兩篇奏疏。
鳥集墓門:鳥兒聚集在墓門,有不恭之意。
鶴歸華表:傳說丁令威學道成仙后化鶴歸來,這里表示時光流逝,遺憾仍在。
澗蘋:山澗中的蘋草,古代常用來祭祀。
椒山先生即楊繼盛,他因彈劾嚴嵩而被處死。詩人讀過先生遺書,被其正直所感動,在路過先生墓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嚴嵩專權,政治黑暗,楊繼盛的遭遇是那個時代正直之士的悲劇寫照。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椒山先生的敬仰與緬懷。其突出特點是情感深沉,通過多種意象和手法營造出濃厚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正義之士的贊美,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浮云纖欲凈,眾星疏以沒。中宵不遑寐,起視南樓月。
皓魄已幾望,圓景尚微缺。溽暑澄金波,涼飆迎秋發。
憶昔西園游,文思壯飛越。如何此時望,皎皎空城闕。
搔首立瑤階,徒然照華發。烏驚棲靡定,哀響送蜻蛚。
仿徨還予寢,夢魂但超忽。
梧桐一葉海天秋,戎馬江關客自愁。五載干戈初定局,幾人旗鼓又爭侯。須知國破家無寄,豈有舟沉櫓獨浮。舊事厓山殷鑒在,諸公何計救神州。
介推辭祿人爭說,韓信稱王事豈真。何必珊瑚誇斗富,本來賢圣不言貧。關東羯鼓軍旗振,塞上秋風野哭新。為語將軍休逸樂,龍堆千里尚胡塵。
不識春風面,知從底處來。
紅深桃靨破,綠靜水簾開。
物外心常掛,人間事不諧。
從今江海去,無復世推排。
南園北渚任春風,芳草凄其怨落紅。
骨肉斷腸俱意外,江湖觸目遍愁中。
韋編晚絕方詮《易》,《南史》初成既表忠。
欲灑羊曇無限淚,西州非復舊時同。
生平常怪方士言,蓬壺方丈瀛海間。謂是大言誑人主,世豈真有三神山?
幾年作宦來臺灣,東過滄海窮煙瀾。扶桑枝紅掛朝日,珊瑚樹綠充庭藩。
澎湖時時出琪樹,高者盈尺聲璆然。四時花橤開未歇,夏梅春桂冬桃蓮。
長年暄暖無霜雪,老死不著棉裘氈。山中之人木末處,下者亦在蒼崖巔。
食無煙火況炊爨,男女赤足垂雙環。頒律不到周夏正,豈有隸首窮其年?
洪蒙以來到唐宋,不與中國人通船。漢初尚未開閩粵,此乃荒島盤云煙。
或者昔人偶泛海,飄風一至疑神仙。愚民自誤誤世主,妄思人可壽萬千。
豈知世果有此境,但無藥草能朱顏。若令皇武在今世,不待晚歲憬然翻。
我為此歌傳世俗,沈迷聊破千年關。
銀漢迢遙月半彎。
虔陳瓜果任雙鬟。
鵲橋穩駕白云灣。
為訴經年離別苦,
仙蹤料想五更還。
哪能分巧到人間。
滿眼詩情祇自尋,
支筇踏遍破山陰。
樹分濃淡云林畫,
澗瀉凄清叔夜琴。
薄靄輕籠嵐氣靜,
晚煙低罨鳥聲沈。
行來忘卻松風吼,
疑是驚龍穴底吟。
輕舟弱水。七十二峰將至矣。若到襄川。一度寒暄孟浩然。
霜華如片。昨夜高堂應夢見。此后斑衣。應傍山公白接罹。
詠懷思對爾,煙渚過秋鴻。
蔓草是今日,竹林還古風。
但令奇字滿,莫恨故園空。
舉酒復相勉,黃金徽爨桐。
番經廠里見蓮臺,
綠刺觀音鬘絡開。
跳步也隨弓樣窄,
中秋來舞萬年杯。
石室前頭一片春,
天然形象附嶙峋。
山家況味無晨夕,
安用雞人賦此身。
季春漸暄,鳥啼花笑。
恒沙數見聞覺知,悉皆了了。
不往桃林放,淇園別樣春。翠陰風有約,嫩綠地無塵。短笛由歌曲,疏篁對主賓。倒騎歸去也,兒女笑相迎。
兜率渾閒事,天然顯地靈。一泓冰解凍,千古圣同清。磨墨題新句,辭官濯舊纓。我曾三載讀,對此學惺惺。
秀嶠鐘靈異,葉岡脈絡承。窗含五夜氣,天假一篝燈。漏盡鐘初動,云迷酒未醒。翰林香不斷,吹過竹山亭。
岑接千年秀,門當一嶺青。地經前代相,天作大家屏。輪轍邈無跡,冠裳彷有形。高山動仰止,從此繼芳聲。
一鑒方塘曉,天機云自然。羽鱗昭上下,道體是渾全。物物一太極,紛紛同本原。憑欄人不語,悟入幾玄玄。
四面澄澄水,中心兀兀亭。虛明渾似我,吹照總忘情。爽氣清詩骨,祥光映畫屏。好懷天不禁,何處問登瀛。
卜宅詩書里,遮天松竹林。大夫操勁節,君子抱虛心。巢搆千年鶴,風搖十里陰。幽人避繁暑,掃石臥長吟。
地里殊無別,風光迥不同。巉巖誰作伴,爛熳自成叢。色艷欺圖畫,香飄落酒鐘。乾坤都在此,何必問東風。
身寄瓜牛廬,手持科斗書。
尚憎駑戀棧,肯羨鶴乘車。
富貴何加我,山林亦宴如。
年來常去殺,不嘆食無魚。
魂銷已甚,又短篷江路。怕聽銷魂夜深語。恁昏煙叫暝,瘦月啼空,空際恨、飄滿十三箏柱。湖天霜氣冷,一點秋魂,喚醒菰蘆最深處。
今夜小紅樓,吳語生寒,料也似、背舷吟苦。有夢影、隨君返瀟湘,認倚定闌干,個儂凝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