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歸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西巖一磬長,僧起樹蒼蒼。開殿灑寒水,誦經焚晚香。竹風云漸散,杉露月猶光。無復重來此,歸舟凌夕陽。
春尋采藥翁,歸路宿禪宮。云起客眠處,月殘僧定中。藤花深洞水,槲葉滿山風。清境不能住,朝朝慚遠公。
西巖一磬長,僧起樹蒼蒼。開殿灑寒水,誦經焚晚香。竹風云漸散,杉露月猶光。無復重來此,歸舟凌夕陽。
春尋采藥翁,歸路宿禪宮。云起客眠處,月殘僧定中。藤花深洞水,槲葉滿山風。清境不能住,朝朝慚遠公。
第一首:西巖傳來一聲悠長的磬響,僧人起身時周圍樹木蒼蒼。打開佛殿灑下寒冷的水,誦讀經文焚燒傍晚的香。竹間風云漸漸消散,杉樹露珠在月光下還閃著光。不會再重來此地了,歸舟在夕陽中前行。第二首:春天去尋訪采藥的老翁,歸來途中在禪院住宿。云朵在旅客睡眠的地方涌起,月亮殘缺時僧人在入定。藤花映照在幽深的洞水旁,槲葉在滿山的風中作響。如此清幽的境地卻不能久留,天天都愧對像遠公那樣的高僧。
磬:佛寺中敲擊以集僧眾的鳴器,這里指磬聲。
宿:住宿。禪宮:指寺院。
僧定:僧人坐禪入定。
遠公:東晉高僧慧遠,此處借指郁林寺道玄上人。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春日尋訪采藥翁后,歸途借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被寺院清幽的環境和禪意氛圍所感染,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在塵世中有所困擾,渴望在禪境中尋求心靈的慰藉。
這兩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禪境的向往與留戀。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禪意濃厚。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禪意生活的獨特感悟。
帝出乘時葉小春,中興復古付曾孫。
奉親圣德躬仁孝,御極天章廓晏溫。
書軌自應歸正統,蠻夷先已侍修門。
凌虛志遠吞寰宇,億載端臨四海尊。
開緘韻語起廉隅,坐使心胸百想攄。
公比士元方展驥,我如毛穎不中書。
燭搖冷暈人方寂,犬吠寒云月上初。
北首故關山萬疊,幾時艱棘一誅鋤。
密密簾垂映柁樓,濟川聊此艤虛舟。
群經列坐供游息,巨浪掀天得罷休。
猿鶴依棲知有地,兒童遺墜且無憂。
業成一棹黃金闕,穩上鼇頭拜冕旒。
長淮矯首得遐觀,猶記當年獲奉鑾。
萬馬飲淮貔虎肅,六師扈蹕水云寒。
欣瞻幕府蓮依水,慨念神州李下冠。
狼望已銷歸廟畧,更持韻語訪任安。
不見小阮久,相看情甚溫。
肯來成宅相,端可大吾門。
暖日長江路,梅花細雨村。
真成好兄弟,言謝卻忘言。
北客南來塵土甚,沿沂正欲泳清深。
舟行云駛方求問,鶴怨猿驚不可尋。
縫掖頗聞臨泮水,滄浪應許聽挐音。
果容請問期先報,太歲何時合守心。
里巷風和遞曉騶,高軒見顧識英猷。
揮犀唾玉聞鄉語,對酒看花話舊游。
殊喜故家青玉案,方承大問翠云裘。
愿持相業天鈞上,箕潁重為第一流。
于今聞議論,自昔際風猷。
勁柏君凌雪,衰蒲我望秋。
讀書欽滿腹,歌舞倦回眸。
豈但人稱善,無慚馬少游。
銷沈壯氣已無余,尚有床頭數卷書。
再命豈宜居舊物,三乘只合樂真如。
修門喜見平生友,窮巷何堪長者車。
顧我久尋方外侶,按摩頗欲獻呵噓。
誠心接物定吾曹,藹藹風期意甚高。
每謂交梨同火棗,何殊兔角與龜毛。
道真不契君宜問,來日無多我豈逃。
但喜夔龍今迅召,東風連日雨如膏。
僑寓江城意豈疎,得親仙李似南舒。
高門帶珮昭寰宇,一代勛庸切太虛。
相業自應求的子,老成宜復被親除。
中興文物須名世,會見金珂下直廬。
莫嗤公子務農時,后稷生民亦嶷岐。
稻割黃金鐮似月,汗揮白雨袂連帷。
愿趨座上雞和黍,未種胸中棗與梨。
此樂若嫌兒輩覺,后知何以頼先知。
慶閥當年侍從臣,傳家今見石麒麟。
瑤觴初過菖蒲節,碧海聊觀荔子春。
超逸絕塵髯政事,暑天湯餠魏簪紳。
祝公千百松筠壽,常對團團月色新。
善游不必慕閻敖,避雨休尋夏后臯。
共喜九天羲馭整,要登千仞祝融高。
交情自分居龍尾,酒算何妨劇猬毛。
聞道雷池尚殘雪,且攜茗碗罷壺醪。
潁川先生氣佳哉,軟語款細懷抱開。
萬言倚馬有余味,一室掃地無纖埃。
懸知得句先缽韻,便覺北南瞻斗魁。
向來小駐奔電馬,始今須遂良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