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呈李提舉
僑寓江城意豈疎,得親仙李似南舒。
高門帶珮昭寰宇,一代勛庸切太虛。
相業自應求的子,老成宜復被親除。
中興文物須名世,會見金珂下直廬。
僑寓江城意豈疎,得親仙李似南舒。
高門帶珮昭寰宇,一代勛庸切太虛。
相業自應求的子,老成宜復被親除。
中興文物須名世,會見金珂下直廬。
我客居在江城,心意怎會疏遠,能親近您這樣的賢才如同見到南舒般欣喜。您家族高貴,佩飾榮耀昭顯于天下,一代的功勛與天相接。宰相之業自然應當找到合適的繼承人,年高有德之人應再次受到重用。中興時期的文化事業需要知名人士,預計能看到您佩著金珂從官署歸來。
僑寓:客居。
仙李:指代李提舉,有贊美之意。
南舒:具體所指需結合更多背景,這里可理解為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帶珮:指官員的服飾配飾,代表身份地位。
勛庸:功勛。
的子:合適的人。
老成:年高有德之人。
親除:親自任命。
文物:文化事業。
金珂:馬勒上的裝飾,借指達官貴人。
直廬:官員值班的官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明確。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國家處于中興階段,需要人才推動文化等事業發展。詩人客居江城,結識李提舉,為表達對其贊賞及對國家中興的期望而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贊美李提舉的家族榮耀和個人才能,期望其能為國家中興文化事業貢獻力量。其特點是語言典雅,情感積極向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才的渴望。
青桐承雨聲,聲聲何重疊。
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葉。
鳥濕更梳翎,人愁方拄頰。
獨自上西樓,風襟寒帖帖。
參差西北數行雁,寥落東方幾片云。
疊石小松張水部,瀟灑襟懷遺世慮,
驛樓紅葉自紛紛。
辛夷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后寒食前。
四時最好是三月,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一尺紅綃一首詩,贈君相別兩相思。
畫眉今日空留語,出門何事休惆悵,曾夢良人折桂枝。
一帶清風入畫堂,
撼真珠箔碎玎珰。
更看檻外霏霏雨,
似勸須教醉玉觴。
眉山暗澹向殘燈,
一半云鬟墜枕棱。
四體著人嬌欲泣,
自家揉損砑繚綾。
不悲霜露但傷春,
孝理何因感兆民。
景帝龍髯消息斷,
異香空見李夫人。
非為親賢展綺筵,恒常寧敢恣游盤。
綠搓楊柳綿初軟,笙歌風緊人酣醉,卻繞珍叢爛熳看。
猛風飄電黑云生,
霎霎高林簇雨聲。
夜久雨休風又定,
斷云流月卻斜明。
格卑嘗恨足牽仍,欲學忘情似不能。
入意云山輸畫匠,惆悵后塵流落盡,自拋懷抱醉懵騰。
雖可忘憂矣,其如作病何。
淋漓滿襟袖,更發楚狂歌。
茶煙睡覺心無事,一卷黃庭在手中。
欹枕卷簾江萬里,舟人不語滿帆風。
一笈攜歸紫閣峰,馬蹄閑慢水溶溶。
黃昏后見山田火,釣磯自別經秋雨,長得莓苔更幾重。
蕭條古木銜斜日,戚瀝晴寒滯早梅。
愁處雪煙連野起,
景狀入詩兼入畫,言情不盡恨無才。
雁行斜拂雨村樓,
簾下三重幕一鉤。
倚柱不知身半濕,
黃昏獨自未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