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浙西李判官
燕臺上客意何如,四五年來漸漸疏。
直道莫拋男子業,
唯念賢哉崔大讓,可憐無事不歌魚。
燕臺上客意何如,四五年來漸漸疏。
直道莫拋男子業,
唯念賢哉崔大讓,可憐無事不歌魚。
燕臺上的客人你心意如何,四五年來我們漸漸疏遠了。做人要堅持正道,不要放棄男子應有的事業。我只懷念賢能的崔大讓,可惜你現在無事可做只能像馮諼一樣彈鋏而歌。
燕臺:戰國時燕昭王筑臺以招賢才,后泛指招賢之地。這里指李判官所在之地。
直道:正直的道理、準則。
崔大讓:具體所指不詳,應是詩人與李判官都認識的賢能之人。
歌魚:用馮諼彈鋏而歌的典故,馮諼在孟嘗君門下,因待遇不高,彈鋏唱“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后比喻有求于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與李判官曾有交往,但多年來聯系漸少。當時李判官可能處于懷才不遇的狀態,詩人寫下此詩表達牽掛與勸勉。
這首詩主旨是勸勉友人堅持正道、勿棄事業,同時表達對友人懷才不遇的同情。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
黃菊蕭疏放,
重陽風雨哀。
登高何處是,
白雁故飛來。
少年文采宋王孫,二水三山繞帝閽。攜得通家名刺在,不妨長揖叩龍門。
橋門霜色凜崢嶸,樸教猶存圣世名。何事書生紛負笈,幾人千載遇陽城。
愁病思朋好,言從河朔游。
閉門煙水闊,遠樹暮云稠。
岸幘初逢夏,披襟恍似秋。
著書窮亦得,豈為賃舂留。
青春正綻洛陽花,千里東風一夢賒。多謝公侯珍重意,甔瓶分到碧窗紗。
幾年作客向蓬萊,一捻胭脂笑口開。想見故園春滿眼,淡妝濃抹待歸來。
五幡青犢散馀氛,
廢壘連營郁戰云。
班草莫談元二劫,
荒郊有鬼哭秋墳。
家學傳三世,幾間無二書。
力行真勇猛,進取故舒徐。
前輩多遺墨,先人祇故廬。
后來窺甕牖,志士為欷歔。
試倚枯藤似籋云,
堂階微步小逡巡。
忽逢巖桂新抽葉,
屈指黃紬睡一春。
已涼天氣寒猶未。生怕西風起。桂花香到幾分秋。又向水晶簾下看梳頭。無端夢醒成輕悔。往事空如水。紅箋題遍倩誰酬。留得一絲情在總成愁。
飄殘紅藥欄干曲。小院層陰綠。疏簾清簟雨涔涔。便是不嘗梅子也酸心。凄凄芳草高樓畔。人已如天遠。別來消息竟何如。小字簪花長盼錦箋書。
篆煙一縷香微飏。猶掩輕羅帳。伴人梅蕊兩三枝。底事孤眠也到日高時。明知曉暮來相見。未露殘妝面。幾番催起故消凝。要識近來情味可憐生。
烏衣巷口經時住。聽盡清秋雨。客懷無賴是黃昏。記得木樨屏后最消魂。應須便喚江干棹。休遣歸遲了。相看不禁別情何。定索南都石黛掃雙蛾。
無端密約成輕誤。一晌幽歡阻。薔薇花下最消魂。偏是伊家軟語慣欺人。曉來無緒才勻面。驚喜重相見。憑肩更與問多情。莫又今生拋卻說他生。
青綾帳外云藍袖。裊裊爐煙逗。關心何必更回眸。但得眉痕低映已消愁。監門只是催人去。小立聞傳語。夜燈愁對淚空彈。肯信別時容易見時難。
此生有分承嬌睞。兩意偏無賴。歡情應與問嬋娟。只似十三明月未曾圓。青青忍便輕攀折。宛轉思量徹。玉釵羅薦鬧蛾兒。最憶滿身香氣拂人時。
釵頭彩勝看初卸。又過燒燈也。前溪挑菜水粼粼。已有春風消息上羅裙。而今游冶心都歇。掩戶真愁絕。只拚獨飲醉如泥。休問明朝花信到辛夷。
滄溟此去浩無垠,回首江城意更親。
昔日同舟多敵國,而今四海總比鄰。
更行二萬三千里,等是東西南北人。
獨有興亞一腔血,為君戶戶染紅輪。
嘉木扶疏兮,鳥鳴關關。
暑風舒徐兮,庭中閒閒。
起視天宇兮,浩乎虛澄。
誰把幽香透骨薰。韻高全似玉樓人。幾時勸酒不深顰。
竹里絕憐閑體態,月邊無限好精神。一枝斜插坐生春。
刻意搜羅枉費功,
天然一語自然工。
況兼詩籍冰霜骨,
好句多生感慨中。
一泓澄凈蓄山坡,
帝子曾經手濯磨。
漾起白蘋成點畫,
寒潭深處墨魚多。
送客金陵極望中,
江流無恙片帆風。
應知歌舞秦淮月,
不與高樓夢里同。
帆前送目四天無,長泖云濤接具區。不以盈虛隨海月,直于伯仲□江湖。澄鮮空水通禪觀,浩蕩煙波混釣徒。莫道行吟惟澤畔,采華幽興未能孤。
九點芙蓉墮淼茫,平川如掌攬秋光。人從隱后稱湖長,水在封中表谷王。日落魚龍驕夜壑,霜清鐘磬度寒塘。浮生底閱風波險,欲問蒹葭此一方。
白芷青蘭夙有盟,浮天一葉帶鷗輕。幾經陵谷長為沼,似障波濤復化城。漁浦每看罾在屋,莼鄉寧悵食無羹。只疑重向瀟湘道,試聽參差野賽聲。
遂作浮家海上翁,迢遙煙艇泬漻空。青螺拔地存堯市,白馬凌波立梵宮。客有入吳觀欲止,吾將泛斗路非窮。不須更喻迷津筏,自得遺珠象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