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十一首 五
秦滅漢帝興,南山有遺老。
危冠揖萬乘,幸得厭征討。
當君逐鹿時,臣等已枯槁。
寧知市朝變,但覺林泉好。
高臥三十年,相看成四皓。
帝言翁甚善,見顧何不早。
咸稱太子仁,重義亦尊道。
側聞驪姬事,申生不自保。
暫出商山云,朅來趨灑掃。
東宮成羽翼,楚舞傷懷抱。
后代無其人,戾園滿秋草。
秦滅漢帝興,南山有遺老。
危冠揖萬乘,幸得厭征討。
當君逐鹿時,臣等已枯槁。
寧知市朝變,但覺林泉好。
高臥三十年,相看成四皓。
帝言翁甚善,見顧何不早。
咸稱太子仁,重義亦尊道。
側聞驪姬事,申生不自保。
暫出商山云,朅來趨灑掃。
東宮成羽翼,楚舞傷懷抱。
后代無其人,戾園滿秋草。
秦朝滅亡漢朝興起,終南山里住著前朝隱士。他們戴著高冠拜見帝王,慶幸能遠離征討戰亂。當君主爭奪天下時,我們已年老體衰。哪知道朝廷發生變故,只覺得山林泉水美好。高臥山林三十年,彼此相看成為商山四皓。皇帝說你們很好,為何不早來相見?眾人都稱太子仁厚,重義氣又尊大道。聽說當年驪姬亂晉,太子申生難以自保。于是暫時離開商山,前來為太子效力。太子有了輔佐羽翼,戚夫人楚舞令人傷懷。后代再無這樣的隱士,戾園秋草滿布一片荒涼。
南山:指終南山,在今陜西西安附近。
遺老:前朝舊臣或隱士,此處指商山四皓。
危冠:高冠,古代隱士的裝束。
萬乘:指帝王,此指漢高祖劉邦。
逐鹿:比喻爭奪天下,典出《史記·淮陰侯列傳》。
四皓:商山四皓,漢初四位隱士,名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
驪姬事:春秋時晉獻公寵妃驪姬陷害太子申生,導致申生自殺的事件。
朅(qiè)來:來到。
東宮:太子居所,代指太子。
楚舞:楚地的舞蹈,此指戚夫人為劉邦表演的楚舞,劉邦曾欲廢太子,因四皓輔佐而止,戚夫人因此悲傷。
戾園:漢戾太子劉據的陵園,劉據因巫蠱之禍被殺,后平反追謚。
此詩為左思《詠史》組詩之一,創作于西晉時期。詩人借商山四皓的歷史典故,映射當時門閥制度下寒門士人難以施展抱負的現實,表達對隱逸高節的推崇及對政治更迭中人事浮沉的反思。
全詩以商山四皓的事跡為線索,贊揚其高潔品格,借歷史事件感慨政治變遷的無常。用典貼切,敘事與議論結合,體現了左思詠史詩‘詠史以述懷’的特色,在西晉詩壇獨樹一幟。
背城歷歷才十里,經歲悠悠能一來。
可惜薄書捐白日,強從賓客宴平臺。
暮云自與千山合,醉眼時令萬宇開。
老子誰憐興不淺,黃花欲落更添杯。
雨中無復故人居,寂寞閉門三日余。
郤信袁安似有道,未知原憲定何如。
浮云極目無由卷,積蘚侵階不易除。
正賴高眠堪自遣,時時紛亂滿床書。
四照繁英拂檻開,九重芝蓋賞春來。
卿云共和光華旦,瑞霧偏凝沆瀣杯。
池藻躍魚波淡蕩,林光傾日景徘徊。
淮陽閉閣頭今白,夢達鈞天惜未陪。
榻移隨樹影,杯側見山岑。
白鳥渇求水,玄蟬清噪林。
道書無近語,天籟有遺音。
向北新開逕,行苔過竹陰。
殊方喜及固陰消,積雪層冰意亦聊。
就日稍欣南極永,觀云尚恨帝鄉遙。
閉關自信天心復,吹律應知玉琯調。
留滯能無越鄉戀,甘泉受計萬神朝。
急雨連宵晝不收,草堂晨起似新秋。
山歌倚瑟清無賴,野饌隨樽特自優。
追古最宜真渾沌,旁騷仍有畔牟愁。
綸巾搭腦醒還醉,得此堯民已甚休。
冬令三農畢,時巡萬乘行。
川源分壁壘,貔虎望麾旌。
王氣云成殿,天光日繞營。
風隨鼓桴急,塵絕馬蹄輕。
發石機投短,抨弦火激眀。
響振摧列缺,影墮落欃槍。
令下凝霜肅,恩加挾纊平。
搴旗輕俯仰,奪槊妙縱橫。
壯士前歌勇,儒生從觀榮。
炙行熢燧舉,觴溢海濤傾。
清道遙傳警,鳴鞭夕向城。
欲知威略遠,區外詟天聲。
西州判袂忽三年,夢想城南尺五天。
謝病歸來真老矣,傷春刻意益茫然。
受降塞外威名遠,足食關中寄注專。
北顧邯鄲復臨灞,更能一醉促哀弦。
嚴祠初綴漢墀班,爚爚珠??照幄寛。
玉殿威神來帝福,紫垣風骨敵春寒。
芝華擁蓋陰猶合,桂醑流觴飲欲殘。
拂曉東風迎馬首,鳴珂歸背月珊珊。
寶軸牙簽三萬余,中園華宇蔭清渠。
風流復見郊居賦,榮觀歸乘使者車。
俯仰江山樂無有,優游文籍昔誰如。
何當去此從君語,盡得平生未見書。
承明持槖倦徂年,自陜分符得近關。
人物風流二南后,山河形勢兩周間。
莫嗟落魄書猶白,共許優游鬢未斑。
數醉申湖好風月,傳車行且趣君還。
誰信專城千騎居,空齋圖籍兩三廚。
銷憂盡付鴟夷酒,乘興兼忘阮籍涂。
愛客誰先魏公子,長貧郤愛范萊蕪。
歸軒仍有東門餞,顯父還須至百壺。
開遠故城長樂坡,三年從此送君過。
宦游不道相逢少,愁病何堪慘別多。
強敵猶知奉威信,巴童莫忘習中和。
廟堂應趨緇衣拜,少緩離亭白玉珂。
微霜欲墮木葉脫,積潦已收天宇清。
皎皎日華映林莽,瀟瀟風色閉柴荊。
正憐戎馬秋防塞,何處悲笳暮繞城。
回首浮云滿西北,七哀還見古人情。
玉帛雍容萬國來,帝城如斗挹春逥。
旗常影亂三辰象,鐘皷聲喧百里雷。
北極正臨丹鳯扆,南山遙入萬年杯。
諸神受計明堂定,留滯江濱志已摧。